(来源:辽宁日报)
转自:辽宁日报
本报讯 记者刘璐报道 “我家那栋老楼,管道生锈、墙皮掉渣。”“在这片儿住习惯了,邻居都熟悉。要是能原拆原建,在老地方住上新房子,那就太好了。”“孩子越来越大,房子眼瞅着不够用,能不能扩建几平方米?”……这些问题,是很多老旧小区居民共同的“心病”。现在,这些难题有了解决办法!近日,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联合印发《老旧住房自主更新工作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将房屋改造的“钥匙”交到了百姓手中,并提供了清晰的“路线图”和丰富的“工具箱”。
“自主”是《指南》的核心词之一。《指南》明确,全体业主是自家房子更新的“主角”。从是否更新、怎么更新,到选择哪家单位来实施,都由全体业主共同商议决定,且更新项目启动需经全体业主同意,更新方案必须公示并获认可后才可实行。居民有了更大的话语权和选择权。方案获认可后报给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审查,并由县(区)政府批准。项目建成通过联合验收,业主就可以办理新的不动产权证了。在这个过程中,政府扮演着引导、支持和服务的角色,确保过程公平、透明、规范。
啥样的老旧住房符合更新要求?首先得是国有土地上的老旧住房。具体来说,重点是那些建成时间较长、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并经过专业鉴定为C级或D级的危房,以及C级或D级危房比较集中的小区。不过,如果房子属于历史保护建筑,或已经纳入征收拆迁计划,就不适用这个新政策了。
改造老房,钱是绕不过的坎儿。《指南》给出了“三方共担”的筹资方式,即业主出一点、政府补一点、企业投一点。其中,业主依更新方案承担拆建成本,并可动用住房公积金、维修基金及专项贷款;政府积极争取补贴与专项债支持;实施单位则负责其余投入,并可通过运营社区服务设施实现资金平衡。
更新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修修补补,而是以实实在在提升居住品质、改善人居环境为目标。
一方面,面积可以适度增加。针对小户型家庭,特别是套内面积小于50平方米的,改造后可以补足到50平方米;50平方米到90平方米的,最多可以增加15%的面积。这为改善厨房、卫生间等基本功能提供了空间,可以让家更宽敞、更舒适。另一方面,还可增加电梯、无障碍设施、停车位、充电桩等配套设施,解决出门难、停车难等现实问题。此外,还可以在小区里建设便民商业、养老、托幼等设施。
省自然资源厅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处副处长秦立鹏表示,《指南》的出台,标志着辽宁省老旧住房原拆原建自主更新改造工作步入新阶段。接下来,伴随老旧住宅自主更新项目的启动实施,还将针对居民提出的新需求,进一步优化完善自主更新支持政策,让百姓通过自主更新住上更安全、更温馨、更舒适的新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