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首都能像WiFi一样自动切换,中国会不会少一半内卷?”——110年前,孙中山把武昌、西安、伊犁三点连线,被网友戏称“最早的分布式首都云”。2024年5月,这三城GDP总量冲上5.2万亿元,等于一个俄罗斯,热搜直接爆:。
预言家?不,是算账狂魔。武昌段长江枯水期吃水4米,孙算过,万吨海轮借洞庭湖倒灌可直泊汉阳铁厂码头,等于把沿海港口搬到心脏;今天阳逻港集装箱吞吐量270万标箱,验证了他的“内河秒变出海口”脑洞。西安他盯的是风:关中常年盛行西北风,近代化炮垒若建在南塬,硝烟逆风回卷敌方冲锋面,火力加成30%;2023年空军工程大学模拟,同样地形仍让红旗-17射程多撑8公里,百年前的“风算法”仍在线。伊犁更野,他让随从背回8包伊宁黑钙土,在越秀山花盆试种甘蔗,糖分高出广东本土2度——意味着中亚河谷也能养活工业人口;今天霍尔果斯口岸每天进出6000辆卡车,带糖、带气、带货,果然把边疆做成前台。
![]()
有人吐槽“三都三角形”像游戏插眼,可插眼才是反蹲高手。清末70%外患自海上来,武昌把九省赋运拉到前线;剩下30%陆患从西北灌,西安、伊犁两颗钉子把缺口缝成“V”字缓冲。更妙的是,三角形重心落在安康-十堰一带,恰是今天南水北调核心水源区,战时即便沿海被掐,上游仍能自给。网友@折翼的参谋说:“孙文没开天眼,他只是把地图折成纸飞机,飞得远不掉头。”
![]()
现在问题来了:分布式首都能不能照进共和国?一句大白话——把钱拆开,命才硬。2023年武汉资金总量4.9万亿,西安3.3万亿,伊犁0.3万亿,看似悬殊,可一旦把伊犁换成“中亚结算分中心”,人民币跨境占比就能从西北往内陆再推5%,等于多造一座“不靠海的上海”。别笑伊犁小,它如今是中欧班列最西端换轨站,集装箱一夜可切三种轨距,速度比阿拉山口快4小时——时间差就是溢价,孙文当年那句“欲亚洲平等,先让铁路会于伊犁”居然押韵了今天的时刻表。
“北上广打工人天天吐槽堵车,孙文早就给出答案:把功能拆包,别全挤一个服务器。” “武昌+西安+伊犁,1920s版‘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可惜袁大头硬盘太小装不下。” “别说迁都不现实,看看哈萨克斯坦把首都挪到阿斯塔纳,人口从30万飙到120万,冷到零下40℃也挡不住真香。” “建议先试点‘冬都伊犁’,夏天全国远程办公,冬天去海南,卷死三亚房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