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本刊记者 刘馨蔚
在俄乌冲突难解、巴以冲突加剧、阿富汗重建挑战的重重背景下,一条横跨中国、哈萨克斯坦、里海沿岸、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并抵达欧洲各国的大通道脱颖而出。近年来,跨里海国际运输通道(以下简称“TITR”)因地缘政治变化而迅速崛起。
从“替代路线”到“黄金通道”
古有丝绸之路横贯亚非欧,今有跨国走廊联通亚欧大陆。该走廊起源于欧盟在1993年提出的欧洲—高加索—亚洲运输走廊计划(TRACECA),意在加强黑海盆地、南高加索与中亚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和运输联系。此后多年,由于投资巨大,该计划发展较为缓慢,直至2017年高加索地区铁路网与欧洲铁路网连接“并网”后,其运输潜力得以快速释放。
近年,由于西方对俄罗斯制裁的加剧,传统穿越俄罗斯、白俄罗斯的欧亚大陆桥(如西伯利亚铁路)逐渐失去吸引力,促使中欧双方加速寻找替代路线。而TITR不仅是运输通道,更被视为国家间博弈的战略工具,其帮助沿线国家(如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土耳其)吸引外资、提升地缘地位,同时减少对俄境通道的依赖。例如,铀、原油、天然气、稀土等以往依赖俄境输出的资源,现通过TITR直达黑海、地中海的港口。
“TITR起自中国,经哈萨克斯坦和里海水域至阿塞拜疆、格鲁吉亚,并可延伸至土耳其和欧洲国家。在全球物流格局深刻转型、货流加速重新分配的背景下,该线路的重要性急剧上升,走廊的建设速度和运力增长快速推进。”TITR国际协会代理秘书长努尔古莉·扎库波娃表示。
2023年,TITR在哈萨克斯坦境内全年仅开行11列集装箱班列,而2024年这一数字达359列。2024年,走廊货运总量逾450万吨,平均运行时间由最初的40—60天缩至14—18天。2025年前8个月,集装箱班列开行数量达到275列,同比增长61列。据预测,到2030年,走廊过境运输能力可达约1000万吨。
如今,TITR已成为连接亚洲和欧洲的“黄金通道”,对于亚欧之间的贸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
把“季节差”做成“价值链”
TITR的“铁—海—铁”运输模式,成功克服里海天然地理分割带来的物流梗阻。通过阿拉木图、塔什干等中亚核心节点的多点衔接,形成覆盖中亚五国、外高加索地区的网格化运输网络。
对于中亚国家而言,TITR是经济转型的重要支点。哈萨克斯坦将其视为“物流立国”战略核心,通过发展港口和铁路基础设施,提升过境收入并推动出口多元化。扎库波娃介绍,哈政府正大力推进多元化东西向过境运输能力,并积极为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兴修铁路。其中,阿克套港、库里克港、巴库港三大里海节点同步扩建,带动堆场、仓储、冷链、保税、船舶维修等衍生服务集聚,形成“港口+物流+金融”综合枢纽经济。
借助该走廊,哈萨克斯坦同阿塞拜疆的能源开发、生产和运输网络连接在一起。这不仅拓宽了哈能源产业的市场,也增加其能源产业附加值。
同时,TITR将“季节差”做成了“价值链”。吉尔吉斯斯坦的樱桃、乌兹别克斯坦的石榴、哈萨克斯坦的小麦通过跨里海冷链班列7—9天即可抵达伊斯坦布尔或康斯坦察港,售价比传统海运提升15%—20%。而中国的山东、河南等地反向进口哈萨克斯坦的小麦、乌兹别克斯坦的大豆,在连云港、青岛临港布局年产能200万吨的饲料加工基地,形成“中亚种植—中国加工—东亚销售”产业链。
今年6月,一趟货运班列从浙江金华鸣笛启程。在班列抵达土库曼斯坦土库曼巴希港后,集装箱货物通过海运的方式跨越里海,最终抵达阿塞拜疆巴库,其开行标志着中欧班列(金华—巴希—巴库)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班列在浙首发。
阿什哈巴德作为土库曼斯坦天然气出口枢纽,巴库作为阿塞拜疆石油工业中心,两大资源重镇经该线路与中国制造业集群形成要素互补。这种通道价值的叠加效应,使义乌小商品、永康五金等浙江制造以更低成本进入东欧市场,而里海沿岸的石油装备、化工产品也可反向输往长三角地区,形成双向贯通的产业循环。
TITR的繁荣,不仅加强亚欧之间经济合作,更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提供更多选择和机会,为全球经济稳定注入强劲动力。
“三化”融合推进,新篇正在开启
尽管增长迅猛、前景广阔,但TITR仍面临多重挑战。世界银行发布的关于TITR的研究报告指出,该运输路线目前存在价格偏高、透明度较低、货运车次不足等问题。世界银行交通专家建议,首先应进一步改革和简化边境程序,形成统一协调机制;其次是提高数字化水平,加速货运信息流动;最后是吸引私人部门投资,以快速改善基础设施水平和提高服务质量。
2025年,TITR建成统一电子运单平台,实现“一次托运、一单到底、一次收费”。同时,沿线布局光伏、风电,为铁路和港口提供零碳电力。另外,与“青海南线—土库曼—伊朗—土耳其”南方走廊、中吉乌铁路形成“通道群”,根据货类、季节和价格智能分线。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国提出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明确提出参与TITR建设,会同各方搭建以铁路、公路运输为支撑的亚欧大陆物流新通道。根据哈萨克斯坦铁路公司KTZ数据显示,2024年前7个月,经由TITR的中国过境货运量同比增长14倍。这不仅是物流效率提升和贸易量增长的直接体现,更是“一带一路”倡议与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深度融合、共同推动亚欧经贸合作迈向新高度的生动缩影。
在国际紧张形势下,跨里海国际运输走廊的战略价值得到进一步凸显,并成为欧洲国家提高其经济安全能力的抓手之一。2024年,欧盟与中亚举行首届峰会,明确将TITR列为优先合作项目,并计划通过“全球门户”投资者论坛动员100亿欧元用于通道建设。
当前,TITR已从“替代通道”升级为“产业催化剂”,对沿线经济的影响正从“物流提速”走向“结构重塑”。随着数字化、绿色化、产业化等“三化”的融合推进,这条“里海快线”有望在未来十年成为亚欧大陆最繁忙、最具商业活力的经济大动脉之一,为中亚区域和欧洲共同开启新的增长篇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