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高区滨州街社区建成30年的老旧小区,5200余名居民长期受困于商住噪音、物业环境冲突及邻里琐事积怨。虽经硬件改造焕新,但“人心隔阂”成为新挑战。为此,“好邻居”调解队应运而生。
社区党总支书记赵锦秀擅长发掘社区居民中的骨干力量,发挥居民特长,引导参与社区社会组织项目孵化,2021年9月,她提议由社区党组织联合怡园社会组织共同孵化成立了由社区党员、热心居民、法律工作者等7人组成的“好邻居”调解队,在社区组织一张“调解网”,让居民在“家门口”参与治理。
![]()
深知“熟人社会”的力量。社区5200余名居民,谁家有热心肠的楼长,谁家有懂法的老教师,赵锦秀心里都有本账。她挨家挨户走访,把能说会道、公道正派的居民“挖”出来,把像柳平律师、丁超刚警官这样的专业力量“请”进来。慢慢地,调解队从7人发展到如今十几人的规模,形成了“党员+居民+专业人士”的多元结构,织就了一张覆盖楼栋、网格的“调解网”,有效地推进社区居民自治,让居民在“家门口”参与治理。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解心结”。在调解工作中,她带领工作人员勇于创新,将真实案例改编成小品,两次搬上网格员集中培训的舞台。这些小品以独特的艺术形式传递社区调解正能量,生动展现了矛盾纠纷的产生、发展和解决过程,引导大家学会换位思考,理解对方立场。
为增强“邻里调解文化”营造,把调解文化做深做实。每季度举办一次社区法律讲堂,通过举办邻里文化节、调解知识讲座等活动,营造浓厚的邻里调解文化氛围,提升居民对和谐邻里的认识和重视的同时,向居民普及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维权能力,提升居民参与度,鼓励更多居民参与到邻里调解中来,形成“人人都是调解员,家家都是和谐使者”的良好风尚这种创新的调解方式不仅有效化解了矛盾纠纷,更在社区居民心中播下了和谐与法治的种子,共同演绎出一幕幕和谐美好的社区生活篇章。
![]()
这些年,“好邻居”调解队成了社区的“金字招牌”。每一次调解,都深入群众,摸清矛盾根源;每一次建言,都扎根基层,凝聚共识;每一次普法,都深入人心,培育自治能力。正是这种“源头治理”“基层共建”“人心培育”的坚持,让老社区焕发出“邻聚力”——矛盾纠纷少了,邻里关系亲了,社区氛围暖了。
“好邻居”调解队以“熟人温情”融合“专业理性”,有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让30年的老社区焕发新生“邻聚力”。“好邻居”调解队服务案例作为基层治理典型做法获人民日报点名推广,受到人民网和威海日报等多家媒体关注,并进行专题报道。“好邻居”调解队服务案例还入选2023年度山东省居民自治案例汇编。
目前,“好邻居”调解队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自主品牌。“好邻居”调解队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当事双方自愿参与为调解基础;以基本的社会法治精神和道德观念为调解依托;以公平公正为调解原则;以公开透明为处理准则;以简便高效的协商和解为调解目标进行矛盾调解。
未来,还要继续深耕“好邻居”品牌,让这支队伍成为社区和谐的“稳定器”,让每一位居民都成为和谐社区的“建设者”。这,就是赵锦秀心中的“社区新生”——不是推倒重建,而是人心重构;不是硬件堆砌,而是温度传递。因为,最好的社区,是“家”的样子;最暖的治理,是“好邻居”的模样。
(通讯员 刘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