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广东肇庆中学举办“传承书院精神,赋能当代教育”学术研讨会 。 中国教育学会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受邀担任学术指导单位,为研讨会提供方向指引与学术支持。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所长
唐江澎 出席活动,他指出,
在2025年 AI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以书院精神赋能当代教育,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研讨会上,嘉宾从实践案 例、未来规划等多方面,深入 剖析书院精神与当代教育的融合路径。其中,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石室中学原党委书记田间 以《从书院精神到育人新篇——以锦江书院和石室中学为例》为题,结合具体校史案例分享书院精神落地的实践经验;江苏省苏州中学学生处主任刘勤借《传承书院精神赋能当代教育——“千年府学的2035摆渡计划”》,阐述基于书院文化的教育未来规划;广东肇庆中学党委书记陈淑玲立足本校,以《明经行修敦品力行——书院精神引领的新时代育人实践》呈现本土化育人探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思廷书院院务主任葛丽莎则聚焦《AI时代,从“育分”到“育人”的回归》,探讨技术浪潮下书院精神的当代价值。
![]()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兼高中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当代教育研究所所长 唐江澎 为本次主题研讨作精辟总结,高屋建瓴的论述,为上午的主题研讨画上圆满句号,也将全场思想碰撞升华至新的高度。唐江澎理事长以端溪书院自万历元年的创办,到1905年科举废止、肇庆中学顺应时势创立新学的历史脉络为例,阐明“教育制度变革是民族腾飞根本”的深刻命题。他指出, 在2025年AI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如何以书院精神赋能当代教育,已成为全体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时代课题。
立足现状,面向未来,唐江澎理事长提出四大路径: 一、 深入领悟书院精神,要触摸文化之本、反思当下难题,以重实践、助修行的态度传承文脉; 二、 构建完整体系,要明确培养目标,完善课程建构,让书院精神迸发实际活力; 三、 聚焦“全人”培养,弥补学生社会适应力不足的短板,拓展书院作为学问之外的成长空间; 四、 注重教育过程设计,推行“讲理解”的教学和“讲协商”的德育模式,切实提升育人成效。
下午研讨会以“新时代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文化建设”为主题,围绕教师文化建设、专业成长等议题交流案例与建议,为教师队伍建设献智献策,助力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会 议由 教育部中学校长培训中心人力资源开发研究室主任、中国中学校长工作研究会副理事长、核心期刊《教师教育研究》责任执行编辑王俭 主持。
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广东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卢晓中,国培专家、国家特约教育督导员、广东省人民政府督学、广东第二师范学院教授熊焰围绕会议主题发表见解,北京一零一中校长熊永昌,上海市市西中学副校长、上海市市西初级中学执行校长苏华,常州市第二中学党委书记邓勤阐述区域实践案例及应用思路。
天津市南开区实验学校校长李颖,广州外国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彭斌,深圳外国语学校(集团)党委书记何石明,广东肇庆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杨荣进行了主题为“新时代以教育家精神引领教师文化建设”圆桌会议,展开多维探析与深度交流,分享了相关前沿理论和实践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