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规模突破1.42万亿元的广州农商行,作为全国为数不多的"万亿农商行"之一,本应是地方金融的标杆,却在2025年陷入多重困境。这家港股上市银行近期不仅被三家农商行追债1.26亿元,更因向上万名员工追回近三年全部过节费而引发争议,加之连续三年员工人数下滑,合计减员769人,种种迹象表明这家头部农商行正面临严峻挑战。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理财纠纷暴露风控短板。广州农商行近期披露的4宗重大诉讼案件,涉案总额高达2.08亿元,其中三起案件涉及同一款"安心回报262号"理财产品,三家农商行索赔金额合计达1.26亿元。雅安农商行最早于2022年5月提起诉讼,要求支付本息6025.14万元,案件历经多次审理仍悬而未决。河南舞钢农商行和青海西宁农商行随后也因同一产品提起诉讼,显示出该行在理财产品设计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系统性缺陷。这些纠纷不仅影响银行声誉,更可能对其资本充足率造成压力,截至2025年6月末,该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降至9.41%。
"返薪风波"折射管理困境。更令业界关注的是,广州农商行要求员工退回近三年全部过节费,每人合计约1.4万元。这一决定虽被解释为"进一步规范津贴福利发放"但通过口头传达而非正式文件的方式执行,暴露出内部管理流程的不规范。值得注意的是,这与监管要求的"反向讨薪"机制不同,后者是针对违规行为员工的绩效薪酬追索。根据广东省总工会规定,节日慰问品年度总额不超过人均3000元且不得发放现金,广州农商行此前的过节费发放可能存在合规问题。这种"秋后算账"式的管理方式,无疑会对员工士气和企业文化造成负面影响。
资产质量恶化拖累业绩表现。2025年上半年,广州农商行虽然营业收入同比增长9.41%至80.37亿元,但净利润却下滑11.2%至15.1亿元,呈现出典型的"增收不增利"态势。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是信用减值损失同比激增30.6%,达到38.08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47.4%。更为严峻的是,该行不良贷款率攀升至1.98%,逼近2%的警戒线,其中农、林、牧、渔业不良率更是高达9.56%。逾期贷款半年内增加190.2亿元,总额达到510.93亿元,反映出资产质量持续恶化的趋势。
历史业绩显示结构性困境。纵观广州农商行近五年表现,净利润增速仅在2022年实现正增长(6.92%),其余年份均为负增长,尤其是2020年(-33.3%)和(-25.89%)下滑尤为严重。这种持续性的盈利压力,与银行业整体面临的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等挑战有关,但更反映出该行在业务转型和风险管理方面的滞后。作为2009年改制、2017年港股上市的老牌农商行,广州农商行未能有效把握数字化转型机遇,传统信贷业务的风险持续暴露。
转型之路任重道远。广州农商行在半年报中提出完善授信责任管理机制,营造"敢贷、能贷、愿贷"的信贷文化,但从实际效果看,当前的"降本增效"措施更多体现在成本削减而非效益提升上。面对理财纠纷、员工返薪、资产质量等多重挑战,该行亟需进行系统性改革:一方面需加强产品创新和风险管控能力建设,另一方面需要重建员工信任和企业文化。作为头部农商行,广州农商行拥有深厚的客户基础和区域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转化为持续发展动力,将决定其能否在日益激烈的行业竞争中重振雄风。
银行业强监管时代,广州农商行的困境并非个案,但其所面临的问题尤为集中和突出。从理财业务合规到人力资源管理,从资产质量控制到盈利能力提升,这家万亿级农商行的转型之路,也将为中国众多区域性银行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借鉴。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的背景下,唯有真正实现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的转变,才能避免在行业洗牌中被边缘化的命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