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开手机刷AI生成的短视频、用大模型写方案、靠智能音箱控家电——现在我们用AI像喝水一样自然,但很少有人想过:这些“聪明”的服务,其实是电烧出来的。
一、AI越智能,越费电
去年OpenAI公布过一组数据:训练一次GPT-4级别的大模型,消耗的电力相当于一个普通家庭连续用280年,单日电费成本能轻松突破50万元;哪怕是日常用大模型写一篇稿子,背后服务器的耗电,也够给手机充30次电。
现在全球每天有超10亿次AI查询,算下来光是“AI的电费”,一年就能堆出几个小国家的GDP。
这就导致一个新现象:AI公司卷完算法,现在开始抢“电”——国内某头部AI企业,去年直接和地方政府签了协议,包下一个小型水电站的全部发电量;美国硅谷的AI实验室,甚至在沙漠里建数据中心,专门抢当地低价风电。
二、电要送得稳,全靠铜“扛活”
但“电”不是凭空来的。想把电送到AI服务器里,得先把“输电管道”铺好:数据中心的机柜要接密密麻麻的电缆,特高压电网要跨几百公里送电,连给服务器降温的制冷设备,也得靠铜质管线传冷。
而这些“管道”的核心材料,不是芯片不是光纤,是咱们生活里常见的——铜。
为啥非铜不可?
- 导电强:铜的导电性是常用金属里排第二(只比银差一点),但银1克要8块钱,铜1吨才8万多,性价比直接碾压;
- 耐造:数据中心的电缆要24小时通电,铜能扛住高负荷还不容易氧化,用个十年八年都不用换。
三、现在铜有多缺?看这组实在数据
- 国内某超大型数据中心(就是放AI服务器的那种),光机房里的电缆用铜就超过1200吨——相当于把200辆公交车熔了做成线;
- 一台英伟达最新的AI服务器,光主板和供电模块里的铜,就比传统服务器多3倍,差不多能做500个铜火锅;
- 2025年上半年,全球铜的日均消费量比去年多了15%,铜价从年初的7万多一吨,涨到现在快9万,南美、非洲的铜矿企业,挖掘机24小时连轴转都赶不上需求。
四、科技的“底层真相”:再炫也离不开“土资源”
其实这事儿挺反差的:我们天天聊“AI颠覆未来”,但支撑未来的,却是铜这种几千年前就被人类用来做兵器、铸铜钱的“老资源”。
就像现在的智能汽车,看着是芯片和算法堆出来的高科技产物,但它的电机、充电桩,照样离不了铜——最前沿的科技,到最后还是得拴在最实在的基础资源上。
可能过不了多久,我们聊“这家AI公司多厉害”的时候,不光要看它的模型参数、算力规模,还得问一句:“它的电够不够?铜够不够?”毕竟再牛的算法,没铜传电、没电能烧,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