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太祖朱元璋大封藩王,看似目光短浅,甚至可以说愚蠢,实则是很精明的一招,并且只是权宜之计,他也有削藩的心思,只是嫡长子朱标的英年早逝,导致了之后一系列的改变,诸如后世帝系转移的意料之外的发展,打破了他的生前计划,使得藩王制度只留下危害性一面,并且越来越大。
朱元璋为什么要大封藩王呢?
因为他借鉴了唐宋的历史教训,唐朝一开始是崇文尚武,还算是平衡,结果在唐玄宗李隆基时代玩脱了,酿成安史之乱,虽然唐朝没有因此灭亡,但也是元气大伤,并且形成地方藩镇,直到唐朝灭亡,再变本加厉成为了重武轻文的五代十国。
宋朝建立以后,有鉴于唐朝还有五代十国的畸形重武轻文,矫枉过正,形成了另一个畸形之重文轻武,虽然保证了内部不会出现藩镇,不会有武将拥兵作乱,但也使得军队战斗力羸弱,因此先是北宋的靖康之耻,再是南宋的崖山海战亡国。
因此朱元璋在开国以后,别出心裁的想出另一条路,那便是我虽然重武轻文,但真正的重的是藩王,是以武制文,再以藩王制武,大封儿子到关键的战略要地和边疆,让藩王承担着戍守疆土的重要职责,要以藩王拱卫皇室。
![]()
这个方法起到很好的效果,像以朱棣为代表的边疆九大塞王,在抵御北元南下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朱元璋还借鉴汉晋时期的藩王权力过大,如同国中之国一般,酿成了七王之乱和八王之乱的前车之鉴,他对于藩王制度的设计很是精心,藩王只有军事权,而且只拥有三护卫的有限兵权,并没有一家独大。
像朱棣这种表现优秀的塞王,虽然可以节制北平各卫将士,但不等于可以控制北平各卫,对于地方行政权,藩王是无权干涉,更是影响不到中央朝廷的决策,最后是形成明朝藩王“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
朱元璋还通过祖训,禁止藩王擅离封地、私通官员、干涉司法,避免藩王离开封地与其他藩王联合在一起,也避免藩王干预行政事务,将手越伸越长。
![]()
整体来说,朱元璋的设计很巧妙,藩王可以起到供卫皇室的作用,但又威胁不到中央朝廷,像燕王朱棣那样的强藩,面对一个乳臭未干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削藩,也是没什么反抗能力,都是先将3个儿子送到南京当人质,又是装疯卖傻,后来等到朱允炆对他动手时才殊死一搏,又通过自己在军队的影响力,还有朱允炆的一系列昏庸操作,才获得了胜利。
正常来说,除非整体藩王联合在一起,才可以对中央朝廷形成威胁。而且朱元璋的构想之中,藩王不是只拿吃饭不出力的群体,虽然藩王的待遇很高,但也是要实打实的出力。
同时朱元璋对于藩王制度的设计有可能也是一种权宜之计,毕竟就那种待遇,藩王以后肯定会成为明朝的巨大财政负担,这点他不可能不考虑,但是他不忍心对儿子动手,而且藩王制度刚刚运行成熟,他如果削藩需要重新分配权力格局,很明显他晚年已经没有那种精力。
不过朱元璋晚年与皇太孙朱允炆讨论藩王的事情时,朱允炆说道藩王如果威胁到中央朝廷怎么办时,朱元璋并没有反驳,反而是问朱允炆该怎么办?
![]()
朱允炆难得聪明的回道:“以德怀之,以礼制之,不可则削其地,又不可则变置其人,又其甚则举兵伐之”。
朱元璋回道:“是也,无以易此矣”。
这说明朱元璋是同意朱允炆削藩的,但是需要柔性削藩,不能太严苛的削藩,他的本意应该是当中央朝廷运行步入正轨以后,迁都西安,直接是以皇帝守边,再将世袭罔替的藩王制度进行改正和纠正,本来正常情况下,嫡长子朱标做这些没问题,但是没想到朱标死在他前面,所以他只能寄希望孙子朱允炆。
结果没想到朱允炆嘴上说的好听,登基以后是霸道削藩,马上将几位藩王叔叔废为庶人或是禁锢或是流放,还逼死了十二叔湘王朱柏,得罪了藩王集团,并且重文轻武,使得武将集团很是不满。
因此朱棣起兵以后,藩王集团是隐性支持他,诸如同为塞王的宁王朱权,朱棣能很轻易夺了他的兵权,并不是朱权愚笨,而是朱允炆那种削藩方式大家都不同意,还不如假装糊涂的把军队“借”给他对抗朱允炆,事成了,藩王们会得到保全,事不成,就说自己是被胁迫的就行,反正落不下造反的罪名。
![]()
还有不少武将马上是降了朱棣,也使得朱棣发动靖难之役的难度下降,之后朱棣采取斩首行动,长途奔袭南京时,途经之地的手握重兵的武将大部分也没有拼死抵抗,只是重点守好自己的地盘,而非供卫南京,也没有军队去南京及时勤王,最后是朱棣到了南京金川门,李景隆和谷王便是打开城门迎朱棣进城,使得他轻松拿下易守难攻的南京。
可以说朱允炆的一连串昏庸操作,使得中央朝廷对单个藩王具有碾压性的优势局面被彻底打破,最后更是被赶下皇位。
朱允炆的失败也等于是变相坑了爷爷朱元璋一把,本来后世皇帝如果对于藩王制度进行修正的话,也不至于使得朱元璋背负骂名,或者哪怕维持让藩王既吃饭又出力的局面,那朱元璋的骂名也不会那么大。
但是朱允炆一失败,朱棣一上台,就开始全面否定他,他要削藩,朱棣肯定不削藩,并且为了获取藩王集团的支持,更是不能削藩,因此最后是不伦不类的只削了藩王的三护卫兵权,却保留其经济特权,使得藩王成为只吃饭不出力的畸形团体,成为明朝财政上的巨大负担,使得藩王制度彻底成为一大畸形,而朱元璋这个创建者,自然是成为了最大背锅侠。
至于藩王在权力格局中起到的巨大制衡作用被取消以后,明朝皇帝则是开始新一轮的试验,以文制武,又以勋贵集团制文,还以宦官势力制衡文武,等到土木堡之变,勋贵集团近乎团灭,甚至可以说是断代以后,宦官势力又被抬上更高的制衡位置,最后明朝的宦官之祸,堪比汉唐,造成恶劣的影响。
![]()
谢谢观看宋安之独家原创文章,欢迎吐槽、点赞、关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