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的原理:降雨是富含水汽的低层空气在某种条件下上升,做绝热膨胀运动,对外做功,自身温度降低,所含的水汽凝结降落而成。
![]()
降雨原理示意图
水汽是形成降雨的先决条件,森林地区多雨,首先是因为森林地区的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令人惊奇的是,森林地区空气中水汽的很大一部分是由森林植物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来的。森林植被具有强大的蒸腾作用!
![]()
植物的蒸腾作用
在晴朗光照的天气条件下,树木生长旺盛,此时气孔张开,蒸腾量是无林地区的20倍。
![]()
光照增强植物蒸腾作用
![]()
气孔示意图
深绿色的树叶也使森林地区成为反射率最低的地区,林中蕴藏了大量的潜热。
此外,森林还会释放凝结核,这些均为产生降雨提供有利条件。例如夏季午后森林地区常常形成局地对流雨,这是发生于两次主要降雨之间的小气候降雨。这些降雨使得一部分蒸腾掉的水汽又通过降雨的形式返回该地区。
![]()
森林雨
在干燥又刮大风的天气条件下,本身是不易形成降雨的天气。由于森林植被郁闭度极高,不仅使地面的水汽不易直接蒸发到空中,而且在此时树叶的气孔关闭,防止水份散失。林地的这种特性,防止水汽被风吹走,无形中保住了当地的水份,可以缓解干旱,使得气候风调雨顺。
而缺乏植被覆盖的地区,制造降雨的天气系统过后,雨过天晴时往往蒸发最旺盛,大大超过有林地区。但这种情况不能持久,地表水份很快就会被蒸干,以至于在下一次制造降雨的天气系统到来时空气很干燥,没有足够的水汽形成降雨。
![]()
无林地区的多雨期
![]()
无林地区的干旱期
据权威气象组织分析:下雨前若本地室外空气相对湿度小于70%,即便下雨也往往只会下少量的雨!因为要形成降雨,制造降雨的天气系统输送来的水汽要先填补当地空气中的水汽亏空。这就是为什么在空气干燥的沙漠地区,制造降雨的天气系统到来时,即便有强烈的空气上升运动,也很难形成有效降雨,因为水汽含量太少,难以达到饱和状态,形成空气持续上升运动的正反馈。
![]()
大面积森林所蒸腾出来的水汽还会维持水汽通道,有利于别处的水汽输送到本地,带来降雨。
举一个例子,用一个较长的管子吸水喝,假如只能吸3秒的话,存有水的管子一定比没水的管子最终吸到的水多,就是因为没水的管子吸水时,水先要充满这段空管子才能喝到水。
![]()
每次制造降雨的天气系统到来前,都要刮一段时间的南风,这段时间不是很长,少则个把小时,最多几天,然后风向转为北风,开始下雨(农谚道:“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段时间的南风所经过的通道就相当于这段管子,如果这个通道本身水汽含量较多的话就相当于管子里存有水,自然输送到终点的水汽就多了。这就是大面积森林能维持住当地水汽通道的原因。
![]()
现代手段观测,亚马逊热带雨林上方的水汽与赤道海域上方的水汽浓度大体相当,正是连续的森林不断地释放水汽维系着其上方的水汽输送通道,造就了世界流量最大的河流——亚马逊河。近些年,屡屡出现亚马逊雨林砍伐后造成干旱的例子,原因之一就是砍伐森林阻断了水汽输送通道。
![]()
森林上空的水汽通道
综上所述,大面积植树造林能增加降雨量,减轻干旱,使气候风调雨顺。尤其是生态环境改善后形成的自然森林,对气候的改善作用更大。
我国自1978年开始植树造林并建设“三北”防护林工程以来,虽然种了50多年树,但如今全球升温,极端天气增多。想要风调雨顺,我国仍需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禁止砍伐树木,植树造林,我们应一以贯之!
![]()
三北防护林
森林自身散发凝结核的成云致雨功能,这是森林在长期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不仅适应环境,还能将环境改变为有利于自身生存一种适应功能。生物群落改造环境的能力超乎人的想象!你所种下的每一棵树,都在为防止干旱和全球升温做贡献,你所砍掉的每一棵树,都在终结你赖以生存的舒适气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