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麦大学科学家发现,通过精准限制饮食中的甲硫氨酸与半胱氨酸,可模拟低温暴露的燃脂效果。这种无需降低体温即可激活产热机制的新策略,为肥胖治疗开辟了新路径。
![]()
仅调整两种氨基酸摄入,科学家实现“冷冻式”燃脂新突破。
研究人员通过调整饮食中两种氨基酸的配比,成功模拟出低温环境下的脂肪燃烧效应。
寒冷带来的颤抖虽令人不适,却会产生诱人的副作用——人体在低温下需要消耗更多能量维持体温。多项研究证实,低温暴露能持续提升人类与小鼠的能量消耗。这种通过燃烧能量产生热量的自然过程被称为“产热作用”。
长期以来,科学家与制药公司一直在寻找不实际降低体温却能激活相同机制的方法,本质上是通过“欺骗”身体感知寒冷来促进脂肪燃烧。
南丹麦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系的肥胖研究专家鲁珀特(Philip Ruppert)与科恩菲尔德(Jan-Wilhelm Kornfeld)另辟蹊径,探索通过饮食调控刺激产热的新策略。
氨基酸调控实现低温效应
他们的研究聚焦于两种氨基酸:甲硫氨酸与半胱氨酸。
通过系列小鼠实验,团队发现调整饲料中这两种氨基酸的含量,竟能产生与5摄氏度恒温环境相当的持续低温暴露效果。摄入低甲硫氨酸与半胱氨酸饲料的小鼠,其能量消耗与体重减轻程度与持续处于低温环境的小鼠几乎持平。
这项与同事居莱尔(Aylin Güller)、罗森达尔(Marcus Rosendahl)及斯塔尼奇(Natasa Stanic)共同完成的研究,已发表于《eLife》期刊。在为期七天的实验中,科学家调整小鼠饲料配方,发现摄入低甲硫氨酸与半胱氨酸的小鼠比正常饮食组消耗了更多能量。
动物蛋白与植物蛋白的关键差异
“能量消耗最高的小鼠进食量与其他组相同,活动量也没有差异。我们观察到它们的产热作用提升了20%,体重减轻更显著——这并非因为吃得少或动得多,而是因为它们产生了更多热量,”分子生物学家、南丹麦大学诺和诺德基金会脂肪细胞信号研究中心教授科恩菲尔德解释道。
甲硫氨酸与半胱氨酸在动物蛋白中含量丰富,而在促进健康衰老的蔬菜、坚果和豆类中含量较低。因此,不摄入肉蛋奶的素食者天然比肉食者摄入更少的这两种氨基酸。
从小鼠到人类的科学推论
“多项研究显示素食者在若干健康指标上优于肉食者。虽然我们尚未在人类中测试这种饮食法,但存在这种可能性,”本研究主要作者、现任康奈尔大学研究员鲁珀特博士表示。他同时强调,由于研究目前仅限于动物实验,这应被视为探索饮食影响人体产热机制的初步成果。
研究人员还定位了能量消耗增加的具体部位——存在于小鼠与人类皮下被称为“米色脂肪”的组织。无论是低温诱导还是饮食诱导的产热过程,脂肪燃烧都发生在此处。
“这说明米色脂肪不关心燃烧是由低温还是饮食触发的,”鲁珀特指出。
肥胖治疗新前景
研究团队认为,下一步可探索能否开发出无需患者付出巨大努力即可提升能量消耗的肥胖疗法。
他们同时致力于开发低甲硫氨酸与半胱氨酸的功能性食品。“值得研究的是,司美格鲁肽使用者若改用无动物蛋白饮食,是否会产生额外减重效果,”科恩菲尔德补充道。
参考文献:《通过限制膳食含硫氨基酸摄入可在雄性小鼠腹股沟白色脂肪组织(而非附睾白色脂肪)中引发类似低温暴露的转录反应》,作者:Philip MM Ruppert、Aylin S Güller、Marcus Rosendal、Natasa Stanic 和 Jan-Wilhelm Kornfeld,2025年10月13日发表于《eLife》。DOI:10.7554/eLife.108825.1
文章来源:南丹麦大学
免责声明:康加号聚焦全球健康科研进展,内容基于权威期刊编辑,著作权归原始作者或合法权利人;如有权益争议,敬请在线留言处理。文章旨在健康科普,不能作为独立诊疗依据;如需精准健康指导,请至正规医疗机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