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吧,透着一股子邪性。
就像你家小区新来的保安,看着五大三粗,结果人家是麻省理工的博士后,天天搁那儿用量子力学算计小区大妈的买菜路线。
你说他是不是保安?
是。
![]()
但他干的活,跟你理解的保安,那是一个次元吗?
最近下水海试的“四川舰”,舷号51,官方名号“076型两栖攻击舰”,就是这么个“保安博士后”。
这艘船一亮相,太平洋对面的老美,尤其是五角大楼那帮天天抱着计算器分析咱们的专家,集体CPU都快烧了。
为啥?
因为这艘船的配置,完全不讲武德,堪称“缝合怪”里的究极王者。
你看啊,它甲板上装了啥?电磁弹射器。
屁股后面又装了啥?阻拦索。
好家伙,弹射器加阻拦索,这不就是航母的标配套餐吗?
你一个浓眉大眼的“两栖攻击舰”,本职工作是拉着海军陆战队的小伙子们去抢滩登陆,结果背地里偷偷学了航母的全套手艺?
老美的军事观察员们,拿着放大镜一看,当场就给它扣了个帽子:“准航母”(Quasi-carrier)。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也很有道理:既然家伙事儿都齐了,那把歼-35隐身舰载机、空警-600预警机放上去,不就能客串一把小型航母了?
哪怕只能带个六七八架,在某些关键海域,比如台海、南海这种“澡盆”里,突然冒出来这么一个能弹射固定翼战机的狠角色,那绝对是改变游戏规则的存在。
这套分析,听着是不是天衣无缝?甚至有点小激动?
但魔幻的地方就在这里。
咱们官方对这事儿的态度,突出一个“你猜,你随便猜,猜对了我也不说”。
“四川舰”的身份户口本上,清清楚楚写着:两栖攻击舰。
![]()
压根就没提“航母”这两个字。
这就回到了开头那个问题:一个装了全套航母设备的“保安”,为什么我们偏要说他就是个保安?
他为啥不能直接转正当项目经理(航母)?
说白了,不是能不能,而是想不想,以及……需不需要。
咱们得把思维从“这艘船能干什么”切换到“我们想让这艘船干什么”的层面。
第一个反转来了:这套“航母套餐”,压根就不是给歼-35这种“有人驾驶”的豪华跑车准备的。
它的真正服务对象,是一群不要命、不要钱、还不怕死的“幽灵杀手”——大型攻击无人机。
看看“四川舰”的核心打击群配置:攻击-11隐身无人机,这玩意儿是个狠角色,内置弹舱能塞2吨炸药,作战半径1500公里,来无影去无踪,专门干“踹门”的脏活累活。
再加上翼龙-10、彩虹-7这些察打一体的无人机小弟,组成一个“无人机天团”。
这套组合拳打的是什么战术?“无人突防”。
在大规模冲突的头几个小时,最危险的任务是什么?
撕开对方的防空网。
这活儿要是让飞行员开着歼-35去干,风险极高,培养一个王牌飞行员比飞机本身金贵多了。
但现在,让无人机上。
一架攻击-11被打了,不心疼,反正后面还有一百架。
它们可以像蜂群一样,从四面八方渗透,用最低的成本,去消耗掉对方最昂贵的防空导弹,顺便把雷达站、指挥中心这些关键节点给敲掉。
![]()
等这帮“幽灵”把门踹开了,打扫干净屋子了,后面的福建舰、山东舰这些“正规航母”再带着主力舰载机进来,那才是舒舒服服地收割战场。
所以你看,那个电磁弹射器,它的技术指标可能压根就没按弹射满载起飞的歼-35来设计,而是为了高效、快速地弹射这些吨位更轻、但数量庞大的无人机。
这叫“好钢用在刀刃上”。
第二个,也是最关键的证据,就是“四川舰”上缺了一个航母的“灵魂”配件:光学助降系统。
这玩意儿是啥?
你可以理解为舰载机飞行员在几公里外就能看到的一套“智能红绿灯”,通过不同颜色的灯光组合,精确告诉飞行员,你的高度高了还是低了,姿态正了还是歪了。
没有这套系统,想在摇摇晃晃的航母上精准地勾住那几根阻拦索,基本属于“玄学”操作,是对飞行员生命的不负责任。
“四川舰”不安这个,信号已经很明确了:爷就没打算让你们这些金贵的有人战斗机天天来我这儿降落。
无人机降落?
那简单多了,通过数据链和自动控制,精度比人手操作高得多。
所以,老美说它是“准航母”,其实是站在他们的思维定式里看问题。
他们觉得,有弹射器就得配战斗机,这是天经地义的。
但他们没料到,咱们直接换了赛道,玩起了“无人机航母”这个新概念。
这背后,藏着一个更深层次的逻辑,那就是一个国家的“装备哲学”。
当一个国家穷的时候,就总想着搞“万金油”装备。
一艘船,最好既能反舰,又能防空,还能反潜,恨不得再带个菜市场。
![]()
日本的“出云号”就是这种思路的产物,一个两万多吨的“直升机驱逐舰”,扣扣索索地想改成能起降F-35B的轻型航母,结果发现甲板受不了高温,升降机尺寸不够,改起来比新建还费劲。
这就是典型的“心比天高,钱包比纸薄”。
但当一个国家有钱了,尤其是像咱们这种“基建狂魔”级别的工业实力,玩法就完全不一样了。
咱们的哲学是: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航母,就是海上的制空权核心,负责正面硬刚,掌控全局。
两栖攻击舰,就是踹门先锋和登陆主力,负责最危险、最复杂的攻坚任务。
驱逐舰,就是航母的贴身保镖,负责防空反导。
大家各司其职,组成一个高效、分工明确的战斗群。
我们不需要让“四川舰”去抢航母的饭碗,因为我们有足够的钱和船台,去建造更多的、更专业的航母。
“福建舰”才刚服役,后面还有004、005在排队。
把“四川舰”伪装成一个“准航母”,恰恰是一种顶级的战略忽悠。
它让对手陷入两难:你把它当两栖攻击舰防备吧,它真能弹出点东西来给你惊喜;你把它当航母重点盯防吧,它又用一群无人机跟你玩“狼群战术”,让你昂贵的防空系统去打廉价的靶子,血亏。
更骚的操作是,我们嘴上不说,但“四川舰”的潜力就摆在那儿。
今天它弹无人机,明天万一局势需要,紧急改装一下,换个功率大点的弹射器模块,再把光学助降系统装上,它摇身一变,真成了一艘小型航母,谁又能说得准呢?
这种“引而不发”的威慑力,比直接摊牌更让对手头疼。
就像小区那个保安博士后,你永远不知道他除了会算最优买菜路线,是不是还藏着别的什么绝活。
说到底,装备是国家实力的延伸,更是国家战略思想的体现。
“四川舰”这艘看似“缝合怪”的战舰,恰恰反映了我们海军装备发展的思路:既有扎扎实实、步步为营的正面对决能力,更有天马行空、不拘一格的非对称作战巧思。
有钱,真的可以为所欲为。而比有钱更可怕的,是有钱,还有脑子。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