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有小宝宝,夜里宝宝频繁折腾,当妈的根本没法好好休息。宝宝频繁夜醒、夜惊,这可愁坏了不少宝妈。别着急,咱们一起来看看背后的原因,再找找解决办法。
宝宝频繁夜醒、夜惊的原因
1. 饥饿:小宝宝胃容量小,消化快,夜里容易饿醒。尤其是新生儿,每隔两三个小时就可能需要吃一次奶。如果睡前没有喂饱,宝宝很可能在夜里因为肚子饿而醒来哭闹。比如有的宝宝睡前吃奶吃得急,吃一会儿就睡着了,没吃够量,没一会儿就又饿醒了。
2. 尿布湿了:宝宝皮肤娇嫩,尿布湿了或拉了粑粑,会让他们感觉不舒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就像咱们大人穿着湿衣服,肯定睡不踏实,宝宝就会通过夜醒哭闹来提醒妈妈该换尿布啦。有时候,宝宝夜里尿得多,纸尿裤吸收不及时,宝宝就会被湿尿布弄醒。
3. 睡眠环境不佳:宝宝对睡眠环境要求比较高。温度不合适,太热或太冷,宝宝都会睡不好。像夏天如果室内温度过高,宝宝可能会满头大汗,烦躁不安而夜醒;冬天要是被子没盖好,宝宝觉得冷,也会醒来。还有周围环境太吵,比如有电视声、说话声,或者光线太亮,都可能影响宝宝睡眠,导致夜醒。
4. 出牙不适:宝宝一般在4 - 10个月开始出牙,出牙的时候,牙龈会又痒又疼。这种不适感在夜里会更明显,宝宝就容易夜醒。有时候宝宝还会不自觉地咬东西、流口水,这都是出牙的信号。有些宝宝因为出牙难受,夜里会频繁醒来哭闹,甚至很难安抚。
5. 缺乏维生素D:维生素D对宝宝钙的吸收很重要。如果宝宝体内维生素D不足,钙吸收不好,神经兴奋性就会增高,导致宝宝睡眠不安稳,容易夜惊、夜醒。一般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没有及时补充维生素D,就容易出现这种情况。
6. 白天受到惊吓:宝宝白天如果受到突然的巨响、陌生人的逗弄等惊吓,夜里大脑还处于兴奋状态,就可能会夜惊。比如带宝宝去人多嘈杂的地方,突然有人大声喧哗,宝宝被吓着了,夜里可能就会突然惊醒,大哭不止。
应对宝宝频繁夜醒、夜惊的办法
1. 合理喂养:睡前要确保宝宝吃饱,但也别喂得太饱,以免宝宝消化不良。对于小月龄宝宝,可以在睡前适当增加奶量,但要注意喂奶姿势,避免宝宝吸入过多空气。随着宝宝长大,可以逐渐延长夜间喂奶间隔时间。
2. 及时更换尿布:夜里定时查看宝宝尿布,发现湿了或脏了及时更换。选择吸水性好、透气性佳的纸尿裤,能让宝宝更舒适。换尿布时动作要轻柔,尽量不要吵醒宝宝,换好后轻轻安抚宝宝再次入睡。
3. 营造良好睡眠环境:保持室内温度在22 - 26℃左右,湿度在50% - 60%。睡前拉好窗帘,调暗灯光,让宝宝知道该睡觉了。减少周围噪音干扰,也可以播放一些轻柔的白噪音,像海浪声、雨滴声,帮助宝宝放松入睡。
4. 缓解出牙不适:宝宝出牙时,可以给宝宝准备一些牙胶,让宝宝咬一咬,缓解牙龈不适。妈妈也可以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按摩宝宝牙龈,每次按摩几分钟。还可以给宝宝吃一些稍微凉一点的食物,像冷藏后的香蕉泥,能减轻牙龈肿痛。
5. 补充维生素D:按照医生建议,给宝宝补充适量的维生素D。一般宝宝出生后15天左右就可以开始补充了。多带宝宝晒太阳,也能促进维生素D的合成,但要注意避免阳光直射宝宝眼睛。
6. 安抚受惊吓宝宝*:如果宝宝白天受到惊吓,晚上睡觉前可以多抱抱宝宝,轻声安抚,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关爱和安全感。夜里宝宝夜惊时,妈妈要第一时间抱起宝宝,温柔地和宝宝说话,轻轻拍打宝宝后背,告诉宝宝“妈妈在,不怕”。
宝宝频繁夜醒、夜惊确实让宝妈们头疼,但只要咱们找准原因,对症下药,就能让宝宝睡个安稳觉,宝妈们也能轻松一些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