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1月14日 总第1099期
值日编辑:阿斯兰 朱依林
审核:毛雅欣 张谦和 王泽媛 关云逸
执行主编:陈卓
*阅读今日日报,请关注“南亚问题研究小组”微信公众号
![]()
图源:梦回糊涂
路透社、《印度斯坦时报》11月13日报道,印在拉达克地区启用紧靠中印实控线的木得-诺玛(Mudh-Nyoma)空军基地。11月12日,印空军参谋长AP·辛格(A.P. Singh)乘坐C-130J“超级大力神”运输机降落在诺玛机场。该基地海拔约4179米,距中印实控线仅30公里,是印在拉达克的第四个机场,设计可部署战斗机。该基地的建设构想始于2020年中印边境对峙期间,2023年9月12日,在印防长的主持下由边境道路组织开始建设。分析人士指出,尽管近期中印达成协议缓和双边紧张局势,恢复航班往来和双边互访,但相互不信任难以消除,甚至双方均持续强化边境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印国内批评声浪渐高:多名前官员、将领及现任议员指责莫迪政府在边境谈判中让步过多,认为“中方在关键地点占据更有利态势,而缓冲区限制印军在传统巡逻区域活动”,并声称“印度的默许实则让中方将边界线往印方移动”。此类声音日益频繁且声势渐大,为莫迪政府构成不小挑战。
NEWS
![]()
前总理谢赫·哈西娜及前执政党人民联盟呼吁全国“封锁”,以抗议法庭对她的审判活动 图源:美联社
路透社、《印度教徒报》11月13日报道,孟加拉国围绕《七月宪章》(下称宪章)及审理前总理哈西娜案件进入司法和政治关键期。孟临时政府首席顾问尤努斯表示,将在2026年2月议会选举时,围绕宪章举行全民公投。宪章是在孟2024年学生运动后,由临时政府与30个政党达成的政治改革蓝图,旨在赋予2024年学运及起义以宪法地位,并推动孟政治体制和治理结构改革。孟临时政府已在11月13日批准《2025年7月国家宪章(宪法改革)实施令》,其最终实施与否取决于宪章公投结果。截至2025年10月,孟大多数政党已签署该宪章。同时,孟国际刑事法庭(ICT-BD)将于11月17日判决前总理哈西娜涉嫌反人类罪一案。除哈西娜外,被告还包括前内政部长阿萨杜扎曼·汗(Asaduzzaman Khan)和前警察总长阿尔-马蒙(Chowdhury Abdullah Al-Mamun)。后者已认罪并成为指控哈西娜的污点证人。此外,针对印媒近期频繁刊播哈西娜采访,孟外交部12日召见印驻孟副高级专员巴德(Pawan Badhe),正式就印允许“逃犯”哈西娜与主流媒体密集互动表示关切。
NEWS
![]()
RSS对美游说逻辑链,图源:Prism
据Prism 11月12日独家报道,国民志愿服务团(RSS)被曝聘请游说公司在美开展游说活动。据披露,美顶级游说公司斯奎尔·帕顿·博格斯(Squire Patton Boggs)2025年1月16日注册为RSS游说代理,截至2025前三季度已收取33万美元,主要围绕“美印双边关系”游说美国参众两院官员。此次交易由中间机构One+Strategies运作,虽未直接将RSS列为客户,但已明确RSS为最终受益方。专家指出,此次游说涉嫌合规争议:RSS作为外国实体,为保障透明度,相关活动本应依据《外国代理人登记法》(FARA)注册,但该公司却选择依据《游说披露法》(LDA)登记,导致游说细节难以监管,涉嫌规避披露要求。在报道发布后,RSS发言人安贝卡(Sunil Ambekar)否认雇佣美国游说公司,而斯奎尔·帕顿·博格斯未回应置评请求。分析称,RSS此举或目标改善其国际形象,此前该组织被部分国际舆论视为“法西斯准军事组织”。RSS成立于1925年,今年已迎来百年。作为印度教民族主义组织,其长期推行“印度教特性”,并纵容歧视与骚扰穆斯林等少数群体,而莫迪等印政要曾是其成员,而印人党也源于RSS。
NEWS
![]()
2014-2025印度出口表现。图源:PIB
《经济时报》11月12日报道,印联邦内阁委员会(Cabinet Committee)批准两项重大举措出口促进措施。一是为期六年,总规模2506亿卢比(Rs 25,060 crore)的“出口促进计划”(EPM)。二是拨款2000亿卢比(Rs 20,000 crore)用于“出口商信贷担保计划”(CGSE)。出口贸易占印2024-25财年国内生产总值(GDP)近21%,创造逾4500万就业岗位,是其重要经济支柱。EPM整合了现有出口支持项目,包括利息均衡计划(IES)和市场准入倡议(MAI)等,旨在提高出口竞争力,拟优先支持受关税上调冲击较大的行业,包括纺织、珠宝、海产品等,重点关注中小微企业、首次出口商和劳动密集型行业。EPM下设两个子项目,“出口促进计划”(Niryat Protsahan)聚焦降低中小微企业的贸易融资成本,而“出口方向计划”(Niryat Disha)则侧重提升市场准备度和竞争力的非金融支持。CGSE拟向符合条件的出口商提供高达2000亿卢比的无抵押信贷支持,并通过国家信贷担保信托有限公司(NCGTC)提供100%信贷担保,以提升企业流动性、保障运营稳定,助力并支持印向“1万亿(1 trillion)美元出口目标”和“自力更生印度”(Aatmanirbhar Bharat)迈进。
NEWS
![]()
警察和法医专家在红堡附近的爆炸现场。图源:《印刷报》
《印刷报》《印度时报》11月14日报道,警方透露:新德里红堡恐袭主谋系医生、学者等社会精英,原定实施跨城市连环爆炸袭击。本次恐袭由哈里亚纳邦法里达巴德(Faridabad)一个极端主义小组策划,其意识形态与查谟-克什米尔伊斯兰激进组织“保障圣战”(AGuH)和巴“穆罕默德军”(Jaish-e-Mohammed, JeM)存在关联,部分成员还曾与伊斯兰大会党(Jamaat-e-Islami)存在联系。据悉,查谟-克什米尔警方在追查与JeM有关嫌疑人时偶然发现该小组,并于10月底至11月初逮捕多名成员,查获约3000公斤爆炸物及炸弹制造设备。经审讯发现,该小组已秘密采购、储存爆炸物长达一年半,原计划于2025年8月实施袭击,后因采购受阻推迟行动。其计划分五个阶段:与JeM和AGuH建立联系-采购原料-制造爆炸装置并进行侦查-组装炸弹并分发给成员-执行爆破,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并意图在12月6日即巴布里清真寺拆除纪念日当天,于六座城市同步发动袭击,目标地点包括古尔冈市多家跨国公司总部。调查还发现,该小组成员多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医生、学者,过往无任何反国家活动记录,隐蔽性极强,增加了警方追踪难度。成员激进化主要通过电报(Telegram)平台完成,并于四年前正式结成小组,在境外势力指导下获取资料,传播极端思想,发展新成员。
NEWS
![]()
图源:《金融时报》
英《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11月13日报道,印高官公开支持印本土即时通讯平台Arattai(在泰米尔语中意为“聊天”),意图针对美国竞品开展直接竞争。为应对“特朗普关税”,莫迪及多位内阁部长呼吁民众优先选择“印度制造”的商品和服务,促使Arattai迅速登上印应用排行榜顶部,占其自2021年上线以来总下载量的80%,日注册量从3000人激增至35万人。与之相比,美“WhatsApp”通讯平台在印拥有5.3亿月活跃用户,是其全球最大的用户群体。专家指出Arattai用户规模远低于WhatsApp,短期内难以撼动后者主导地位。尽管印市场庞大,变现能力却相对有限。数据显示,2024年印用户共下载243亿(24.3bn)个应用程序,累计使用时长达1.13万亿(1.13tn)小时,但总支出仅为10亿美元($1bn)。当前,科技民族主义正推动印追求科技自立、自主研发替代平台,但分析人士警告不宜过分夸大Arattai的爆发式繁荣,类似本土应用过去往往“昙花一现”。一方面,印数字生态仍深度依赖美科技平台,另一方面,外界对其用户隐私保障能力存疑,不仅涉及通讯安全,也包括对Arattai背后的政治关联——其母公司Zoho的首席执行官曾任莫迪政府国家安全顾问委员会成员。
NEWS
![]()
2024年10月,马尔代夫总统穆罕默德·穆伊祖与印度总理纳伦德拉·莫迪在新德里会晤 图源:路透社
《外交事务》2025年11月12日发布题为《印度非自由主义霸权的愚蠢之处》的评论指出,印对南亚地区“专制干预”叠加美“默许纵容”持续推动南亚地区政权更迭,客观上帮助中国进一步在南亚地区扩大政治影响力。作者穆希卜·拉赫曼(Muhib Rahman)系宾夕法尼亚大学博士后。
美长期默许印度在南亚地区采取专制措施,引发南亚多国强烈不满,进一步助长中国地缘政治影响力扩张。1979年以来,印长期通过提供资金、游说西方、部署安全部队等方式扶持邻国亲印政府,而为维系美印关系长期发展,美对印长期采取“顺从”政策,极少质疑其在南亚地区政策。因此,南亚多国视印为地区霸主,认为印是在美默许下干涉他国内政,进一步加剧南亚地区对印不满和对美不信任,推动该地区多起暴力民众推翻政权案例。
孟加拉国方面,印曾长期支持哈西娜政府在孟推行《数字安全法》限制言论自由、操控司法与选举委员会、打压反对者,为孟快速行动营(RAB)提供外交庇护。2024年,孟加拉国爆发学生主导的起义,民众抗议最终推翻哈西娜政权。孟临时政府则迅速转向中国,双方展开国防技术转让、基建投资等多项合作,并开展中巴孟三边峰会,彻底脱离“亲印”路线。
马尔代夫方面,印无视马前总统亚明(Abdulla Yameen)独裁倾向,深化印马军事与监控合作,成为其首要安全伙伴。2018年亚明败选后,马国内迅速发起“印度退出”运动,将印塑造成“新帝国主义势力”。而中国则借机减免马尔代夫债务,签署基建、贸易等多项协议,提供军事援助与自贸协定,迅速扩大影响力。
斯里兰卡方面,印曾一度包庇斯前总理马欣达・拉贾帕克萨的独裁统治。此外,印2022年对斯提供40亿美元($4 billion)无条件援助以扶持时任政府,却未要求其解决腐败、人权侵犯等根源问题,致斯民众将印视为“斯失败政权的同谋”。而斯现任总统维克拉马辛哈继任后转向中国,以延缓债务偿还,并推进价值45亿美元($4.5 billion)的汉班托塔炼油厂项目,打造靠近印海岸的物流枢纽。
尼泊尔方面,印长期被指偏袒尼泊尔保皇派,推动尼政治分裂。2025年,尼国内爆发大规模抗议,民众正高度谴责印对独裁势力的纵容。对此,美仅通过援助项目有限介入,而尼则早已加入“一带一路”倡议,中尼铁路、跨境经济走廊等项目,前总理奥利甚至打破惯例优先访华,临时政府也延续亲华倾向。
总体看,南亚的局势演变并非孤立事件,而是印度“战略利益优先于民主价值”与美国“默许纵容”共同作用的结构性结果。印干预措施引发南亚国家民众反印情绪,推动地区政权转向中国;美国在南亚缺位则推动中国以通过债务减免、基建投资、军事合作等方式填补地区空白。因此,美需重新评估南亚政策,摒弃“印度后院”思维,将地区国家视为独立伙伴,确立民主、透明与人权的合作底线。
*阅读今日日报,请关注“南亚问题研究小组”微信公众号
本期编辑:姜心宇
本期审核:江怡 范家菀
*前往公众号后台发送“编译”,即可查看往期编译合集
▲政报·102期|
更多内容请见↓
欢迎您在评论区留下宝贵的意见或建议,但请务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带有攻击性和侮辱性语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会被采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