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美国一些媒体突然宣布了一个口径:称中国空间站“全中文”不利于合作。
这波吐槽简直把双标玩到了新高度!最近美国多家媒体集体发声,《华尔街日报》《太空新闻》接连发文,直言中国空间站从操作界面到标识标签“清一色中文”,不符合所谓“国际通用标准”,还暗示这是“故意设置合作障碍”;甚至有美媒翻出美版知乎Quora上的老话题,炒作中国“用语言封闭太空合作”。可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哪里是担心合作,分明是自家太空霸权被动摇,急得开始找借口了。
![]()
要搞懂这事儿,得先说说背后的老恩怨。2011年美国国会通过“沃尔夫条款”,直接禁止NASA及美国航天企业和中国航天有任何形式合作,把中国硬生生排除在国际空间站之外。而那个号称“国际”的空间站,几十年来一直把英语和俄语定为官方语言,所有外国宇航员要想入驻,必须接受双语训练——日本宇航员得各学200小时英语和俄语,欧洲宇航员更是要精通双语才能拿到资格,从没见美国媒体说“不利于合作”。现在中国自己建好了空间站,用母语做标识,他们倒跳出来指手画脚,这逻辑简直离谱。
更讽刺的是,中国空间站从来没关上合作的大门,反而比国际空间站更开放。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的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7个国家、23个实体的9个项目入选中国空间站首批科学实验,挪威研究员拉罗斯还在备战2025-2026年的在轨任务,要在天宫验证肿瘤研究成果。真正想合作的国家,早就用行动投票了:欧洲航天局早早就安排宇航员学中文,意大利的萨曼莎、德国的马蒂亚斯练汉字练了好几年,就为了能顺畅参与任务;俄罗斯更是直接表态,要和中国加强空间站合作,压根没觉得中文是障碍。反观美国,一边被自己的“沃尔夫条款”捆住手脚,一边还抱怨中国“不合作”,纯属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中国空间站用中文,核心原因其实特别实在:太空任务容不得半点马虎,几百公里高空的真空、高辐射环境下,母语操作能最大限度减少失误,这是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而且中文本就是全球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占世界人口11.92%,比英语的4.92%还多,说中文“非通用语言”根本站不住脚。美国媒体之所以跳脚,本质是太空领域的语言霸权被打破了——过去几十年,美国靠先发优势让英语成为太空“默认语言”,形成了隐形的技术壁垒,现在中国凭自己的技术实力,制定了新的标准,他们再也没法主导规则,自然急得上火。
在我看来,合作的前提是相互尊重,不是单方面迎合。国际空间站当初定英语、俄语为官方语言,本质是“谁建造、谁主导”,中国空间站遵循同样的逻辑,没毛病。美国要是真想去天宫合作,完全可以像欧洲那样让宇航员学中文,而不是逼着中国放弃自己的标准。说到底,美国媒体的抱怨,不过是不甘心失去太空话语权,把“自己跟不上规则”说成“规则不合理”。真正的大国胸怀,是尊重别人的标准,而不是强迫别人迎合自己,这一点,美国显然还没搞明白。
你觉得美国会放宽“沃尔夫条款”让宇航员学中文合作吗?未来中文会不会成为太空合作的重要语言?快来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官媒信息来源:
• 新华社+2025年11月15日+《中国空间站持续开放合作 多国项目入选在轨实验》
• 央视新闻+2025年11月14日+《欧洲宇航员加紧中文训练 备战中国空间站任务》
• 环球网+2025年11月13日+《中国空间站“全中文”引热议 专家:语言霸权思维该放下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