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不雅视频曝光后,医术与医德,真的能分开看待吗?

0
分享至

一位患者感激他“保住了我的眼睛”,另一位患者却因他的一句话“瞬间心凉”。同一位医生,为何在不同患者眼中判若两人?

湖南某医院曾医生的诊室外,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在网络上发酵。65岁的张大爷说起曾医生眼眶湿润:“要不是他,我这只眼睛就瞎了。手术那天,他从早上八点站到下午三点,连口水都没喝。”

然而28岁的小李却提供另一个版本:“我问他手术风险,他冷冰冰地甩了一句‘做什么手术没风险?怕就别做’,那一刻我心都凉了。”

这样的分裂评价引发了一场争论:当一位医生技术精湛却态度冰冷,我们该如何评价?医术与医德,真的可以像硬币的两面,分开看待吗?



01 患者心声,分裂的评价背后

翻看某医疗平台的匿名评价,一位眼科医生的页面呈现奇特的“两极分化”。

五星评价中写道:“他是我遇到的最后负责的医生,每天最早到病房,临走前一定要再看一遍重症患者。”“手术做得干净利落,恢复比预期快。”

但一星评价却描绘另一幅图景:“技术不错,但说话太难听”,“问他病情发展,回你‘我是医生不是算命的’”,“带着一堆检查结果找他,他瞟了一眼说‘别自己吓自己’”。

北京某三甲医院的一位副主任医师坦言,他深知自己的“毛病”:“一上午看60个病人,每个都陪笑脸聊天的话,至少有一半人看不完。有时候不是我想冷漠,是真的没时间。”

但这种解释很难获得谅解。一位患者说得直白:“我排了三小时队,进去三分钟就被打发出来,连问句话都要被催,心里什么滋味?”

理性上知道医生超负荷工作,感性上却难以接受冰冷的对待——这是许多患者的真实困境。

02 历史维度,医德为何被特别强调?

回望医学史,对医德的强调几乎与医术本身一样古老。

西方医学奠基人希波克拉底在公元前4世纪就立下誓言:“我愿尽余之能力与判断力所及,遵守为病家谋利益之信条。”

中国唐代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阐述:“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为什么古今中外都如此强调医德?

医学与其他职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它处理的是人的生命与健康,这是人类最宝贵、最脆弱的东西。当一个人卧病在床,将生命托付给医生时,这种信任本身就包含着对品德的期待。

战国时期名医扁鹊的“六不治”中就有“骄恣不论于理者不治”,但今天医生面对“不讲理”的患者时,却不能再简单拒绝。职业伦理随着时代在演变,对医生的要求不降反升。

03 现实困境,医学不再是纯粹的仁术

现代医疗体系将医生置于多重压力之下。

“我女儿发烧40度,急诊医生却慢条斯理地问诊,我当时真想揪住他衣领问‘你能不能快点’。”一位家长回忆道,“但后来才知道,医生之所以详细问诊,是要排除脑膜炎的可能。”

医疗资源紧张让医患双方都承受着压力。医生每天面对海量患者,难免出现职业倦怠。而患者背负病痛和经济压力,情绪也容易一点就着。

北京协和医院一位从医30年的老教授感慨:“过去病人出院时紧紧握着你的手道谢,现在出院时先核对费用清单。不是人心变了,是医疗环境变了。”

在这种环境下,要求医生始终保持温和体贴,似乎成了奢求。但正因为难,那些依然坚持的医生才更显珍贵。

04 深层剖析,医术医德本是一体

表面看,医术是“能不能”的问题,医德是“愿不愿”的问题。但深究起来,两者在医疗实践中根本无法分割。

一位三甲医院外科主任分析:“医德不是简单的态度问题,它直接影响医疗决策。一个有责任心的医生会为患者考虑手术时机、方式、费用,乃至后续生活质量。”

他举例,同样一个手术,医生可以选择昂贵但更省事的方式,也可以选择费时但为患者省钱的方式。“这看似是技术选择,实则是道德判断。”

医术与医德的关系,犹如飞机的两翼:技术保证了飞行的能力,责任决定了飞行的方向。缺乏任何一翼,医疗都无法真正造福患者。

武汉抗疫期间,一位护士长的话令人动容:“我们穿着同样的防护服,患者分不清谁是谁。但他们说,能从我们的眼神中感受到温暖。”在技术无能为力的时刻,恰恰是医德支撑着患者最后的希望。

05 前行之路,在理解中寻求平衡

改善医患关系,需要双方的相互理解。

对医生而言,明白患者处于脆弱状态,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耐心的解释,可能比药物更有疗效。

对患者而言,了解医生的工作压力,知道他们每天要在有限时间内做出无数关键决策,也能对偶尔的冷漠多一份理解。

良好的医患关系从来不是单向奉献,而是双向奔赴。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曾说:“医生看的不是病,而是病人。”这句话揭示了医学的本质——它既是科学,也是人学。

美国克利夫兰医学中心将“患者体验”纳入医生评价体系后发现,医患沟通良好的科室,医疗纠纷明显减少。这证明:良好的医德表现不仅有利于患者,最终也保护了医生自己。

一位医疗纠纷调解员讲述难忘的经历:患者家属本已准备大闹医院,只因主治医生在沟通时说了一句“如果这是我的家人,我会同样难过”,紧张气氛瞬间缓和。

医术是医生的基本功,医德却是医患之间的桥梁。当疾病将生命推向悬崖,患者需要的不仅是一双技术娴熟的援手,更需要一颗感同身受的心。

下一次,当我们躺在手术台上,面对无影灯时,我们期待的到底是什么?是仅有一双灵巧的手,还是一个既灵巧又温暖的生命守护者?

医学的温度,从来不只是技术指标,更是那颗为病痛而悲悯、为生命而敬畏的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外交部深夜提醒“避免”赴日,谁还在浦东机场排队?

外交部深夜提醒“避免”赴日,谁还在浦东机场排队?

天真无牙
2025-11-15 15:35:13
脱北者揭秘张成泽被清洗真相:染指金家3位女人,失去最大靠山

脱北者揭秘张成泽被清洗真相:染指金家3位女人,失去最大靠山

小詹看世界
2023-12-10 15:53:03
六国外援待命,高市告知全球,对华第二枪打响,解放军硬仗在前

六国外援待命,高市告知全球,对华第二枪打响,解放军硬仗在前

音乐时光的娱乐
2025-11-15 10:47:22
凉透了?保时捷销量暴跌42%、狂降40万没人买,网友:谁傻谁买

凉透了?保时捷销量暴跌42%、狂降40万没人买,网友:谁傻谁买

象视汽车
2025-11-16 07:00:05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爱下厨的阿酾
2025-11-15 00:54:33
中方深夜通告中的两个字,让日本上下意识到,高市早苗覆水难收了

中方深夜通告中的两个字,让日本上下意识到,高市早苗覆水难收了

史纪文谭
2025-11-15 17:26:34
豆芽立大功!新发现:豆芽竟能在36小时清除50%的肠道垃圾

豆芽立大功!新发现:豆芽竟能在36小时清除50%的肠道垃圾

涵豆说娱
2025-11-14 15:47:49
澳洲地产大亨之子重病赴华求治,老中医开口一句令男子彻底傻眼

澳洲地产大亨之子重病赴华求治,老中医开口一句令男子彻底傻眼

红豆讲堂
2025-10-14 09:30:03
笑死!山航还是太权威了,网友:差点端着饭下飞机

笑死!山航还是太权威了,网友:差点端着饭下飞机

夜深爱杂谈
2025-11-15 21:49:27
雷军又赢了,高调宣称小米打败特斯拉,网友却炸了

雷军又赢了,高调宣称小米打败特斯拉,网友却炸了

公子麦少
2025-11-15 15:29:06
谁懂4×200米张展硕反超的含金量,浙江队派出的豪华阵容没游过他

谁懂4×200米张展硕反超的含金量,浙江队派出的豪华阵容没游过他

阿讯说天下
2025-11-16 06:53:49
特朗普:已对委内瑞拉问题“作出决定”!马杜罗发声

特朗普:已对委内瑞拉问题“作出决定”!马杜罗发声

每日经济新闻
2025-11-15 17:43:05
最希望中国武统台湾的2个国家: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是“敌国”

最希望中国武统台湾的2个国家:一个是俄罗斯,另一个是“敌国”

趣生活
2025-11-08 22:04:51
风向变了!各国媒体纷纷承认,中国已无需再向世界证明自己!

风向变了!各国媒体纷纷承认,中国已无需再向世界证明自己!

今墨缘
2025-10-31 15:31:30
比弗利富婆集体回春,桑切斯展少女般皮肤状态,美貌不逊于肯豆

比弗利富婆集体回春,桑切斯展少女般皮肤状态,美貌不逊于肯豆

刘蕳爱下厨
2025-11-14 22:30:55
老婆出轨,那天对方的妻子找上门:你老婆出轨我老公,我们报复吧

老婆出轨,那天对方的妻子找上门:你老婆出轨我老公,我们报复吧

飞云如水
2025-04-04 15:21:32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浙经贸的三分钟战士大二弟弟火了

杭城村叔
2025-09-11 12:54:47
沈伯洋逃出台湾,国民党拒绝救人,郑丽文已通告全岛,蒋万安笑了

沈伯洋逃出台湾,国民党拒绝救人,郑丽文已通告全岛,蒋万安笑了

影孖看世界
2025-11-15 18:12:56
曾主任与祖副院长偷欢现场惊现反转!

曾主任与祖副院长偷欢现场惊现反转!

霹雳炮
2025-11-12 23:05:53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从确诊到去世仅15天,“央视最帅主持人”的遭遇为人们敲响警钟

银河史记
2025-11-03 19:31:33
2025-11-16 10:35:00
哲学船
哲学船
我每天只办三件事:读书,看球,遛狗。
3307文章数 2236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健康要闻

血液科专家揭秘白血病七大误区

头条要闻

媒体:叫嚣武力介入台海 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

头条要闻

媒体:叫嚣武力介入台海 日本全国都有沦为战场的风险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亲子
艺术
手机
本地
公开课

亲子要闻

别再给娃灌七白饮了!身高不是喝出来的,脾肺调理有门道

艺术要闻

她从教师岗位退休,却在画布上开始了第二次人生!

手机要闻

iOS 26.2又有新变化:部分车型CarPlay扩展小组件栏位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