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我们继续讲述关于巨大的、已经废弃的核武器中央储存基地“诺夫哥罗德-18”的多集故事。这一次,我们将展示另一个更早期的地下核弹仓库——建于1954年的“设施-5Б”。
关于这座基地的历史,我们已经在第一篇文章中介绍过了,因此这里不再重复,直接进入仓库的参观部分。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在俄罗斯国家原子能公司网站上公开的《原子时代的诞生》丛书中(作者为苏联核盾牌最早的开拓者之一——N. S. 比留科夫),以及在国防部第12总局的资料和战略火箭军手册中,都对核武器研制历史有着相当详细的描述,包括大量的日期、命令和具体负责人的姓名。其中也写了不少关于这个基地的内容,因为它属于第一批类似设施建设的对象。这些信息早已过时,其中没有任何机密内容。
如今,储存核武器已不需要如此巨大面积和众多建筑,因为核弹早已不再拆分成大量组件存放;过去需要占据数公里范围、多个建筑的内容,现在完全能够放进一座较小的现代化设施里。这正是这些老旧核库退役的主要原因。
![]()
在接近仓库时,我们首先看到的是曾经为设施供电的旧变电站。
![]()
![]()
而在场地中央矗立着一栋不起眼的伪装建筑,它内部隐藏着通往仓库的入口。
![]()
![]()
在伪装建筑内部,设有一条货运竖井,其上方安装了一台桥式起重机,用于将核弹组件吊装、转运到专用车辆上。
![]()
这是货运竖井本体。
![]()
![]()
旁边则是供人员通行的下行通道。
![]()
![]()
从下方看货运竖井和人员入口的样子。
![]()
从那里沿着小土坡延伸出去的是一条配有窄轨铁道的货运通道。
![]()
两侧还有空气进气管道。
![]()
这条通道通向一个大厅,通向设施的两个主要区域。
![]()
在第一区域里,木制的密封门后安装着温湿度控制系统。
![]()
![]()
包括各种空调、加热器、喷雾器、压缩机以及其他通风设备。
![]()
![]()
![]()
设施内的湿度和温度控制非常严格。
![]()
![]()
顺便提一下,这套气候控制系统是由东德“Klima Göritz”公司制造的。
![]()
令人惊讶的是,这里居然还有东西保存下来,而隔壁的建筑已经被彻底拆除。
![]()
![]()
![]()
我们回到大厅。
![]()
这里是进入核弹储藏单元的入口,储藏着RDS系列核弹的各个部件。
![]()
入口由一扇重达10吨以上的大型滑动钢筋混凝土门保护。
![]()
门后是嵌入地面的宽轨铁轨。
![]()
在防护门之后,本应有金属密封门,但遗憾的是已经不复存在。
![]()
在储藏单元内,铁轨旁边有一座平台。
![]()
用于无需起重即可搬运核弹部件。
![]()
在一些地方,平台和地板上有凹槽,用于放置某些设备。
![]()
温湿度监控仪器同样是东德制造。
![]()
我们回到大厅。
![]()
最后,沿着另一条通道前往紧急出口。
![]()
通道尽头是一个用于紧急卸载核弹部件的竖井,上面覆盖有混凝土板,并填埋了一层土壤。如有必要,应打开竖井并用移动起重机卸载部件。
![]()
通道里还设置了供人员使用的紧急出口,通向疏散竖井。这就是我们这次参观的一个小型但保存完好的废弃核弹储藏设施。
在接下来的系列文章中,我们将展示更多其他项目的储藏设施,所以暂时就到这里。
![]()
感谢观看,下次再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