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中国政府采购报)
10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达171.5万辆,占汽车总销量的51.6%,首次突破半数关口。这一市场跨越的背后,有政策的引导,有技术迭代的助力,有消费升级的推动,更有公务用车采购的长期示范与引导,为产业崛起留下清晰的印记。
政府采购的政策导向,为新能源汽车铺设了早期发展的“缓冲带”。早在2017年印发的《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中,就明确鼓励配备新能源汽车,后续政策不断细化加码。2021年,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印发《机关事务工作“十四五”规划》并明确要求,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和党政机关示范作用,加大新能源汽车配备使用力度,在配套基础设施能够提供有效支撑的情况下,到2025年各省(区、市)在新增及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燃料电池汽车)比例不低于30%。2024年底,财政部发布《关于进一步明确新能源汽车政府采购比例要求的通知》,明确应当加强公务用车政府采购需求管理,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年度公务用车采购总量中新能源汽车占比原则上不低于30%。今年5月施行的《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修订版),进一步强调公务用车实行政府集中采购,应当选用国产汽车,优先选用新能源汽车。政策助力让公务用车市场成为新能源汽车稳定的需求来源,为车企积累技术经验、降低量产成本提供了关键支撑。
近年来,公务用车采购以“示范者”的身份,悄悄撬动了社会消费市场。作为高频使用的“官方出行载体”,公务用车通过使用场景,向消费者传递了“新能源汽车适配日常出行”的信号。当政府机关单位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政务服务大厅旁的充电桩愈发密集,普通消费者的观望与顾虑逐渐消解,为新能源乘用车的高渗透率埋下了伏笔。
政府采购的助力,还体现在对产业升级的“倒逼”与“滋养”上。公务用车对安全性、续航能力、智能化水平的刚性要求,无形中为新能源车企设定了产品升级的“标尺”。为进入公务用车采购目录,车企持续攻关核心技术。而国产新能源汽车品质的提升,契合了政府采购“国产化”的导向,形成政策助力与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
新能源车销量占比破半不是终点,而是产业迈向成熟的新起点。当前新能源汽车出口飞速增长,彰显了产业的全球竞争力。在这一发展过程中,政府采购始终以“助力者”的身份,在市场培育、观念引导、技术升级等关键环节发挥作用。未来,在进一步提高公务用车新能源采购比例、持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网络等政策的支持下,新能源汽车不仅能稳固国内市场主导地位,更将在全球汽车产业变革中持续领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