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小编在推特上看到的一个暖心故事,读完之后心里久久难以平静。发布者是一位已经中年的中国大叔,二十多年前赴日工作,当年人生地不熟,语言也只到 N3,却在他最陌生最脆弱的时光里,遇见了一位足以记一辈子的日本组长,才有了今天故事的分享……
![]()
初到公司那天,他领工卡时被秘书小姐的黑丝大波浪和香气弄得心慌慌,等真正见到组长,却像忽然落地。那人不打领带,一身西装穿得利落,像日剧里老派稳重的中年男主。他听不懂组长说的每一个词,却能听懂对方的态度——温和、有耐心、毫无架子。
![]()
从那天起,他在日本的每一步,几乎都有这位日本组长的影子。第一次写品质报告写得乱七八糟,是组长改了大半夜;第二次要上品质报告会,他吓得想逃,组长却带他一遍遍练读稿,纠正发音、纠正语气,还特意安排“课长突袭演练”,要他习惯被当众提问,不丢场面。每周四下午,练得他心力交瘁,却也逐渐找到一点底气。
![]()
真正上会那天,他穿着国内爸妈准备的西装,紧张得心脏直跳。会议室却只来一个开发部门的摇滚大哥,像吉他手误入职场。他读得磕磕巴巴,眼前一会儿发白一会儿发红,觉得自己像在经历一场死亡。等他抬起头,看到组长微微点头,那是他在异乡第一次觉得自己“站住了”。
![]()
组长喝酒后话多、爱抱怨、也爱开玩笑。说起年轻时打工流浪、说起女儿长大不理他、说起升不上去的苦恼。他喝多时突然问:“你恨日本人吗?”他愣住了,脑海里闪过历史的阴影。组长却自己接过去,说日本人做过很多错事,那些否认的人是幼稚的,日本对不起中国。说完低头撞在杯子上,额头上留下一道印,让人哭笑不得,却也格外真诚。
SARS 时公司要调查中国员工返乡情况,他是名单第一个。组长拿着表愁眉不展,语气犹犹豫豫地劝他:“你父母真的不要紧吗?我怕你回去,我保不住你的岗位。”当听到“我还有哥哥”时,组长才长长松了一口气,笑得像放下心事的孩子。
![]()
一年后公司重组,他的岗位被裁掉,组长也不再是组长了。离别那天,组长送他手绢和领带,把人送到车站口,差点踏上站台。那是他们最后一次见面。后来这位年轻人手机丢了,跟组长的联系方式消失,他再也找不到对方了……
多年后回想,那些细枝末节都成了最温暖的记忆。二三十年前的日本职场里,有过不少这样的人——温柔、细致,也对异乡人真心地照拂与扶持。不是刻意示好,而是流在生活里的分寸和体贴。
![]()
时代可能会改变一个国家的气息,却带不走那些真实存在过的善意。这个故事也在提醒我们,人与人之间最珍贵的记忆常常藏在这些不动声色的守望里。
![]()
如今两边关系紧张,隔着历史与情绪,往往一句话就能让彼此泛起刺痛。可人与人的善意始终比政治的锋芒更持久、更深沉。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我们能够从喧嚣中退后一步,以更平静的心境重新看见那些不应被忘却的温柔。届时,一笑泯恩仇不再只是愿景,而是可能。就像故事里的那位日本组长,用一点点朴素的体贴,让两个世界之间的缝隙悄悄收拢……
转发这段经历,也是在提醒大家:这个世界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真正能改变人与人距离的,是那些不声不响的善意,即使过了几十年,也让人铭记……
最后,希望他们两还能相逢吧。
![]()
版权源于原推特博主,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对日本医美感兴趣的来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