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深圳的山野间,已经发生了多起悲剧。从梧桐山到七娘山,从经验不足的“小白”到自认为很强的“驴友”,有的生命已逝去,有的是受伤骨折等。
![]()
深圳一登山者事件梳理
这背后都是一次又一次惊醒啊!其实这绝非深圳一地出现这样的事件。放眼全国,因徒步、爬山导致的失联、受伤甚至死亡事件,几乎每个月都在上演。
他们有的因为迷路被困,有的因为中暑倒下,有的因为失足坠崖,有的因为失温……
![]()
每一个冰冷的数字背后,都是一个破碎的家庭,和一群心碎的亲友。真的很不想看到这样的事情发生,对于山友们来说:本该是放松身心、拥抱自然的户外运动,为何会频频发生“夺命陷阱”?
答案,往往就藏在那些“不听劝”的瞬间里。
01
“不听劝”的心态,你中了几条?
在出发前,很多人的内心戏是这样的:
- 不就是一座小山吗?我平时也经常锻炼,体力好得很。—这是对自然的轻视。
- 别人能走野路,我为什么不行?手机有导航,怕什么? —这是对科技的迷信。
- 天气这么好,不会有事的。带那么多水太重了。 —这是对风险的侥幸。
- 我们是团队一起,互相有个照应,肯定没事。—这是对团队的依赖。
- 我经常走,没事的,放心!要有事早就出事了。—这是对自己的盲目自信。
正是这些看似“有理”的想法,将一步步把你推向危险的边缘。这一次没事,不代表下次没事,人只要常在危险边缘试探,出事了就得哭,不是自己哭就是家人哭。
而真正的户外安全,恰恰是从敬畏自然、正视风险开始的。
02
如果你是一个人
一定要有敬畏之心,从走成熟的路开始。如果你喜欢一个人爬山,享受那份宁静与自由,那么请务必记住第一条铁律:只去开发成熟、路线清晰的景区或大山。
![]()
①什么是成熟路线?
有明确的指示牌和步道。沿途有其他同行者,信号相对稳定。发生意外,救援力量能够快速到达。
②为什么必须如此?
因为迷路,是户外事故的第一大杀手。 在陌生的野路中,手机导航可能失灵,体力可能迅速消耗,天黑后的恐惧更是会击垮人的心理防线。你以为的“捷径”,很可能是通向绝路的“迷途”。
成熟的爬山步道,是前人为我们探索出的安全区,是城市向自然的温柔过渡。在这里,你可以专注于欣赏风景,而不是时刻提防脚下的悬崖和前方的未知。
独行,不是盲目,而是对自我责任的加倍承担,对自己的生命至上的负责。
03
如果你是多人
人多,不等于安全,也不要大意。很多人以为,结伴而行就万事大吉了。但事实是,很多严重事故,恰恰发生在团队中。
![]()
为什么?因为团队里容易出现“责任分散效应”和“群体性迷思”。
“总有人会带够水的”、“总有人认识路的” —当每个人都这么想时,可能就没有一个人做了万全的准备。
“领队都这么走了,肯定没问题” —当团队被一个“强势”但鲁莽的领队带着走时,很多人即使感觉不对劲,也不好意思提出异议,害怕被嘲笑“胆小”。
一个安全的团队,不应该是“一个人带着一群人”,而应该是“一群人互相成就”。
在团队中,安全是每一个人的责任。出发前,要共同规划路线、检查装备;行进中,要时刻关注队友的状态,鼓励大家表达不同疑虑。当有人提出“我们是不是走错了?”或者“我感觉有点不舒服”时,这应该被视作最重要的警报,而不是轻视,觉得他太扫兴了。
不要为了所谓的挑战极限和团队荣誉,而忽视了最基本的安全底线。 任何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征服,我个人觉得都是太愚蠢。
04
回归初心
我们爬山,究竟是为了什么?我们背上行囊,走进山野,是为了逃离城市的喧嚣,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大地的脉搏,是为了挑战自我,更是为了享受那份登顶后的豁然开朗。
![]()
爬山,是享受,不是赌命,不是让身体受伤害。
真正的征服,不是把脚印留在多么险峻的无人区,而是在每一次出发后,都能平安地回到山脚,带着满心的欢喜和满足,与家人朋友分享你在山野之间的见闻。
山永远在那里,但生命只有一次。
05
每一次出发都是为下一次准备
所以,回到我最初的那个“建议”:“如果你爬山不听劝,建议中午去爬。”
为什么?因为早晚会出事。
热爱户外的人,就应该把“安全”二字刻在心里。
每一次出发前,都请多一分敬畏,多一分准备。
愿每一位读者,都能享受山野乐趣,更能安全回家。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