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某小学诱导学生“拼爹”、开发“权势家长”资源,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原创 李万卿
![]()
忻州这所学校,被指诱导学生“拼爹”、开发“权势家长”资源。
真的吗?
11月14日,多家官媒报道称:山西忻州一小学要求家长填写“可提供的社会资源”。
什么是“可提供的社会资源”?
简言之,就是哪个学生的爹妈,对学校更有用处。
一张名为“忻州市长征小学(西校区)家校联系卡”中,除需要填写学生基本信息外,还需填写家长的工作单位和学历,最后一栏则是“家长的擅长项目或可提供的社会资源”。
![]()
特别注明:如医生、警察等职业,科技类的公司、植物园、博物馆等工作场所等。
不少网友认为,学校是在收集家长的背景信息,让人感觉非常不适。
这张表格,就是在测试家长是否屈从这套规则:你孩子的教育,要不要靠你除了学费之外的额外资源来交换?
这种由学校亲手制造的教育焦虑,让原本纯净的校园关系蒙上了功利的阴影。
看网友留言:
“难道要看人下菜碟?”
“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家长的职业方便为自己办事?”
“家长的资源是不是决定了孩子在学校的待遇?”
有家长直言:如果自己是普通上班族,会不会给孩子“丢脸”?
这种事儿,在忻州早就出现过。
2021年10月27日,忻州原平市第一小学发了一张表格,名为《原平市第一小学11类学生情况统计》。
该表格将学生分为11类:女学生、家庭离异单亲学生、辍学学生、领导子女、企业老板子女、权势垄断部门子女、家长有犯罪前科的学生、学习不好成绩差的学生、外地来的或各种关系过来的学生、谈恋爱的学生、家长有信教的学生。
![]()
分明是对学生进行“等级划分”。
原平市教科局回应称:部分班主任对会议精神没有深刻领会,做法不妥当!
网友们并不买账:“做法欠妥?人心坏了。”
有网友表示:“没领会会议精神,那学校公布下会议原话。”
看过电影《夏洛特烦恼》的都知道,里面有这样一个场景:袁华同学获得了全区作文比赛的一等奖,作文题目是《我的区长父亲》。
随着电影的火爆,这个梗也开始广为流传,用来讽刺那些不学无术,却承蒙祖荫,拼爹拼家庭的“二代们”。
真正让这个梗发扬光大的,是“我爸是李刚”。
再后来,江西周劼将“拼爹”玩到登峰造极:“苟利国家生死以,家族传承吾辈责”“王侯将相,就是种乎”。
上海一中学女生连泼男生两瓶饮料并叫嚣:“你知道我爸是谁吗?”。
这些“二代们”,直接将这个梗推到了高潮。
忻州某小学的做法,不仅助长了“二代们”的拼爹恶习,也“坐实”了学校、教师收集学生家长信息,就是为了“看菜碟下饭”,对学生“嫌贫爱富”,“开发”领导家长、权势家长资源。
连遮羞布都不要了。
其中的算计,就是进行“权学交易”“资源整合”。
如此办学,不是为了学生,而是想着怎么进行利益勾兑。
教育的原则应是有教无类,对受教育者一视同仁。
学校收集学生家长“可提供的社会资源”,肯定没安好心!
大家说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