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糖尿病,很多人只想到血糖监测、饮食控制,却忽略了它对心理的隐形冲击。
事实上,糖尿病与心理健康早已形成“双向影响”的关系:糖尿病可能诱发或加重心理问题,而焦虑、抑郁等情绪又会反过来打乱血糖控制,形成恶性循环。
![]()
科学数据早已证实这种关联的普遍性。有关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焦虑障碍的风险是非糖尿病人群的2倍,国内多中心研究显示其时点患病率可达15%-30%。
糖尿病患者中抑郁症患病率14%,临床意义抑郁症状患病率更高达32.4%。这些数字背后,是糖友们难以言说的心理压力。
![]()
对糖友而言,心理负担往往源于“长期作战”的疲惫。
每天定时测血糖、计算碳水摄入、避免高糖食物,甚至要面对注射胰岛素的恐惧,这种“时刻被约束”的感觉容易引发烦躁;社交场合中,拒绝含糖饮料、提前询问菜品成分的举动,可能让他们产生“格格不入”的自卑;更有不少人因担心并发症(如失明、肾病),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严重时会回避治疗,陷入“越怕越不控制,越不控制越怕”的怪圈。
更关键的是,坏情绪会直接影响血糖。当人处于紧张、抑郁时,身体会分泌肾上腺素、皮质醇等“压力激素”,这些激素会拮抗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升高。虽然这种影响在情绪平复后会逐渐消退,但频繁的情绪波动仍可能对血糖造成不利影响,血糖就好像经常在坐过山车一样。
![]()
打破这种循环,需要“身心同护”的意识。对糖友来说,不必强迫自己“必须完美控糖”,可以把目标拆分成小步骤(比如今天比昨天多走10分钟),减少心理压力;记录血糖的同时,也记录当天的情绪,有助于发现情绪与血糖的关联。家人和朋友要避免说“你怎么又没管住嘴”,换成“要不要一起试试新的控糖食谱”,理解比指责更有效。
![]()
记住,糖尿病带来的心理困扰同样需要被看见。正视情绪问题,不是“矫情”,而是控糖路上重要的一步——只有照顾好心情,才能更好地管理血糖,拥抱有质量的生活。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