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桶爆米花,承载着母爱的深沉、少年的倔强,更凝聚着城市的善意。“小店之夜”现场,最催泪的画面就是涛涛和妈妈姚传华。
脑瘫少年涛涛制作的100桶爆米花被现场观众热情抢购,观众排起队,一人就买好几桶。
![]()
感受到大家的暖意,开心的笑容一直洋溢在涛涛的脸上。 主持人问:涛涛你有什么梦想?涛涛的发音虽不标准,仍用尽全力大声喊出:“想挣钱给妈妈买房。”
![]()
章然 摄
姚传华感动不已,她说,“感谢社会为我们撑伞,我们也愿为他人撑伞”。如今涛涛的小吃摊位放置了爱心雨伞点,供有需要的市民自行取用,涛涛正用自己的微薄力量回馈社会。 现场,观众们撑起300把爱心伞,每把伞上都印有著名书法家王冬龄题写的“小店之夜”字样,一把把伞汇聚成爱的暖流,像是托起了少年飞翔的翅膀。
![]()
2023年,颤抖着双手却坚持长时间站立售卖爆米花的脑瘫男孩涛涛首次出现在钱江晚报的报道中。那些平常的动作,打包、找钱、递给客人,对涛涛来说都格外艰难。自立自强是始终围绕着母子俩生活的主旋律。
生活残酷,但不断有爱心人士来温暖涛涛的心。如今,涛涛在萧山永盛路地铁站爱心摊位售卖小吃,一天能卖出100根烤肠。
如今,经历过众人的关注、社会的历练,涛涛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但初心不变,“买房”既是对妈妈的承诺,也是他人生的目标。
今年6月份,涛涛用赚来的钱购置了一台新餐车。亮闪闪的爱心爆米花、脆皮大烤肠、烤面筋在夜晚里格外醒目。
最近生意不错,一天能有200多元的收入。涛涛观察周边小吃布局,发现唯独少了炒面,与妈妈合计上新了炒面小吃。 经营成本不算低,两人前前后后花了800元买了炒锅等工具,炒面卖10块钱一份。
“总体来说,卖得最好的是烤肠、面筋。炒面刚刚上新,销售不算特别理想。”不过,姚传华表示,她也在想办法突破困境,如果炒面销路不畅,就换成烤鱿鱼等,“总会有办法的。”
有时候,摊位门口排了长队,涛涛忙不过来,姚传华就帮忙一起做烤肠,“我们不想因为涛涛手慢一点,就让客人多等,对我来说这不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所以晚上我帮忙,白天顾客不多就让涛涛一个人做事。”
“前路,称不上是一片坦途吧。”姚传华有时私下会和记者聊聊心里话,身体原因涛涛做很多事都比别人慢一些难一些,小吃的技艺掌握速度也不快,需要反复多次,用漫长的时间淬炼出一颗小小的成果。
“挺难的,但是我们面对,不能躲不能逃。”姚传华说,开心的事是,爱心送教持续进行中,涛涛正在学习用拼音在手机上打字,小有成果了。 前路漫漫,命运有时显得残酷。 但就像两个人一直秉持的观念,“我们不卖可怜,我们卖爆米花、卖烤肠。”
自立自强,是这对母子最质朴的底色。从自卑封闭的少年到独当一面的摊主,从妈妈怀里的孩子到能回馈社会的小大人,涛涛用坚持告诉我们:命运或许不公,但努力终将开花。
潮新闻记者 章然 方力
(来源:潮新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