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将于11月17日在巴黎接待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开展自2022年俄乌全面战争爆发以来后者第九次访法行程。
爱丽舍宫声明称,双方将重点讨论能源、经济与国防领域双边合作,并推进"意愿联盟"框架下对乌安全保障准备。
![]()
2025 年 3 月 26 日,泽连斯基在法国巴黎爱丽舍宫会见法国总统埃马克龙
此次会晤正值欧盟酝酿新一轮对俄制裁之际,马克龙办公室特别强调将"重申法国长期支持"。
泽连斯基在视频讲话中透露关键信息:"与法国的一项重大协议正在筹备中,并将很快敲定——这是我们的历史性协议。"此番表态指向备受关注的《法乌战略伙伴关系协定》,该协定草案包含法国承诺未来十年向乌提供军事、经济与技术援助。值得注意的是,会谈安排在泽连斯基访问希腊签署能源协议之后,形成"南欧援乌走廊"的战略联动。
![]()
2025 年 11 月 14 日,国家紧急服务局在俄罗斯无人机袭击现场开展行动,影响了乌克兰基辅超过 22 个地点
11月14日凌晨,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动了迄今最复杂的混合空袭。乌空军通报,俄军共发射19枚导弹(含6枚弹道导弹、2枚航空弹道导弹)及430架无人机。
总统泽连斯基在视频声明中指出,袭击目标明确指向"基辅住宅区与能源设施"。乌防空部队成功拦截14枚导弹及405架无人机,整体拦截率达91.3%。尤为关键的是,全部9枚伊斯坎德尔系列弹道导弹均被成功拦截。
此次袭击出现新威胁:俄军首次同时动用Kh-47M2"匕首"航空弹道导弹与"锆石"反舰导弹。空军发言人伊格纳特证实,两枚"匕首"被击落,但"锆石"因突防速度过快未能拦截。
袭击造成基辅6人死亡、25人受伤,其中包括两名7岁和10岁儿童。泽连斯基斥之为"邪恶袭击",并宣布已指示外交官向国际伙伴通报袭击性质。
91.3%的拦截率标志着乌防空体系质的飞跃。2023年同期拦截率仅约60%,进步源于西方提供的"爱国者"系统与乌自研电子战系统协同。但俄军混合打击战术升级值得警惕——同时发射多型高超音速武器,旨在饱和防空火力。
![]()
作为对空袭的回应,乌军当晚动用"长海王星"导弹打击俄境内目标。泽连斯基亲自发布发射视频,称赞该武器是"对恐怖的合理回应"。这款由本土设计的导弹已完成升级,射程从300公里延伸至1000公里,弹头重量达1150公斤。其前身曾于2022年4月击沉俄黑海舰队旗舰"莫斯科号"。
军情局消息源透露,此次打击重点针对俄西部军区后勤枢纽。值得注意的是,泽连斯基特别感谢军工团队"提高精度与射程",暗示导弹已配备新型导引头。此前8月量产的新型"长海王星"采用复合制导技术,抗干扰能力显著提升。
"长海王星"的成熟使乌克兰首次具备不受外部制约的战略打击能力。1000公里射程可覆盖俄境内半数军事基地,迫使莫斯科将重要设施东移。这种"导弹外交"明确传递信号:任何对平民设施的袭击都将引发对等报复。
![]()
乌克兰国防部总情报局副局长瓦迪姆·斯基比茨基在基辅接受Suspilne采访,2025年8月
乌国防情报局副局长斯基比茨基少将11月14日披露,俄计划在2025年前生产12万枚滑翔炸弹,其中包括500枚新型远程版本。这类加装翼套件的廉价炸弹(单价约3万美元)可由战机在防区外投放,当前日均使用量已达200-250枚。10月俄军共投掷5328枚制导炸弹,较9月增长47%。
新型KAB炸弹配备脉冲发动机,射程扩展至70公里,使俄军战机可远离乌防空火力圈。乌军前线士兵反映,滑翔炸弹精度虽低于导弹,但饱和攻击能有效压制阵地。俄军近期在波克罗夫斯克大量使用此类武器,为步兵冲锋创造突破口。
滑翔炸弹量产计划暴露俄军"廉价消耗"战略。用成本仅导弹1/10的弹药消耗乌军防空资源,是典型的经济账思维。乌军急需更多中程防空系统(如IRIS-T)应对此威胁,而非仅依赖高端反导系统。
![]()
2024 年 2 月 22 日,玛丽-艾格尼丝·斯特拉克-齐默尔曼 (FDP) 在联邦议院关于俄罗斯在乌克兰战争十年的辩论中发表讲话
德国议会预算委员会11月14日批准2026年对乌援助增至115亿欧元(134亿美元),较原计划增加35%。这笔资金将覆盖火炮、无人机、装甲车及两套"爱国者"系统。国防部长皮斯托里乌斯同时宣布追加1.5亿欧元PURL(优先需求清单)专项资金,用于采购美制先进装备。
此次增资得益于德国债务刹车政策放宽。此前北欧八国刚宣布5亿美元PURL计划,反映欧洲正构建"后美国时代"的援乌机制。12月3日即将召开的拉姆施泰因会议,将由英德共同主导,美防长赫格塞斯可能再度缺席。
德国领导力回归具有战略意义。作为欧洲经济引擎,其持续投入可打消盟友疑虑。但115亿欧元仍需细化分配——当前乌军最急迫的是炮弹(月耗900万发)和近程防空系统,而非长期装备。
面对俄军无人机威胁升级,乌国防部长什米哈尔11月14日宣布开始量产"章鱼"拦截无人机。该型无人机专为猎杀"天竺葵"系列无人机设计,单价控制在5万美元以内。生产技术已转移至3家厂商,另有11家即将加入生产链。
![]()
2024 年 6 月 19 日清晨,恩恩在普京抵达平壤后的欢迎仪式上与普京一起散步
数据显示,俄军9月发射超6900架无人机,日均230架。为维持产能,俄方正从朝鲜引进1.2万名工人,赴鞑靼斯坦无人机工厂增产。与此同时,乌军14日用无人机袭击新罗西斯克石油码头,引发大火——这是本月对该设施的第三次打击。
无人机战争进入工业化对垒阶段。乌方"章鱼"项目体现"低成本反制"思路,用1/10代价拦截对方无人机具有经济可持续性。但俄朝合作预示产能竞赛升级,未来战线可能出现"无人机海"战术。
战场态势与数据
俄军累计阵亡1,156,400人(日增1040人),损失装甲车569辆、火炮423门、无人机80,387架
扎波罗热方向激战持续,俄军在波洛希地区投入新型T-90M坦克
哈尔科夫州人道危机加剧,三座城镇完全断水断电
当前冲突呈现典型"剪刀差"态势:俄军凭借滑翔炸弹与无人机保持压力,乌军依靠防空优势与远程导弹实施不对称反击。核心变量在于:
乌防空弹药库存能否支撑每日数百架次拦截;
俄滑翔炸弹产能是否真达12万/年目标;
欧洲军援能否在美军援停滞期填补缺口。
冬季来临将放大能源设施袭击效果。乌方需在12月前完成电网加固,并确保"长海王星"等武器能有效压制俄炼油设施。正如泽连斯基所强调:"每次对平民的袭击,都会加速我们获得更远射程的武器。"
这场防空战胜利揭示现代战争真理:防御优势正在回归。当拦截效率超90%,进攻方需付出十倍成本才能达成战术目标。乌克兰正用科技与韧性证明,数字时代的大卫未必输给工业时代的歌利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