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赵新春
驯象卫是明朝专门为捕捉、驯化野象而专门设立的特殊卫所。据嘉庆《广西通志》和《明实录》记载,洪武十八年,因为"十万山象出害稼"。十九年八月,明太祖"命营阳侯杨通、靖宁侯叶升领兵捕象于广西左江之十万山",在思明府凤凰山"置驯象卫,使专捕象"。不过有人根据明嘉靖方瑜《南宁府志》记载的洪武十二年,"移军上思州凤凰山驻扎,取交趾象,因名",认为驯象卫最早设置于洪武十二年间。所以设置这样一个专门卫所,光绪《横州志·防抚志》称,是因为当时"朝廷大辂用象挽,而朝会亦需陈列殿陛,于是置卫。令谪戍之人充卫卒,捕交趾象,每象以三奴畜之,俟其驯扰,始入贡"。也有人认为设置驯象卫的初衷是明洪武十八年(1385)为应对麓川土司象阵威胁,朝廷希望训练自己的象兵。驯象卫在洪武朝经历过多次迁移和存废,《明太祖实录》记载,洪武二十一年(1388)春正月,明太祖"复置驯象卫指挥使司于广西龙州之左江"。秋七月丙子,朱元璋又"敕广西都指挥使司:凡百夷战象之夫悉放还。其驯象卫军士令于南宁屯种,见获之象,则令占城象奴送至京。"停罢畜象。二十二年(1389),卫迁横州,才稳定下来。驯象卫统左、右、中、前、后五个千户所,有卫所官九十名,士卒20386名,大大超出了明朝一个卫5600人的编制,这也说明驯象卫有一定数量的象军。
宣德元年(1426年)冬,明宣宗朱瞻基任命柳升为征虏副将军,充任总兵官,汝阳人保定伯梁铭为左副总兵,都督崔聚为参将,尚书李庆赞佐军务,率领马步兵七万,会同黔国公沐晟讨伐交趾,驯象卫官兵也随军南征。在第二年(1427年)九月倒马坡之战中,由于主将柳升轻敌,明军惨败,驯象卫象兵、士卒失陷大半,卫所勋官正存仅有28员。由于兵丁大多牺牲绝嗣,兵员未能得到补充,到成化二十三年(1487),驯象卫仅存士卒619名,一蹶不振。士卒大率三分守城,七分屯種。根据各地情况不同,又有二八(十分之二守城、十分之八屯种)、一九(十分之一守城、十分之九屯种)、四六(十分之四守城、十分之六屯种)、中半(对半,即各占十分之五)等,驯象卫主要以守御和屯田为主。
横县范氏家族家谱记载,驯象卫范氏始祖为范德。他曾跟随朱元璋打天下,封昭勇将军,为首任横州驯象卫指挥。因为在朱棣"靖难之变"中支持建文帝,被史书和明《广西通志》《南宁府志》《横州志》等地方志书刻意回避,只笼统从解禁后的范瑄记起,称宣德间调入本卫。而有趣的是,横州当地传说,建文帝最后就隐居在横州城南的寿佛寺三十余年,为横州应天禅寺题有"万山第一"四大字,并留有题诗云:"閲罢楞严磬懒敲,笑看黄屋住团瓢。南来瘴岭千寻险,北望天门万里遥。欵段久忘飞凤辇,袈裟已换衮龙袍。百官侍从归何处,惟有群鸦早晚朝。"
光绪《横州志》记载,范瑄为汝宁人,任驯象卫指挥佥事。可能后来因事降职,他的后人范镛、范儒都是从正千户世袭的。
驯象卫汝宁府上蔡范氏的逆袭就是从范儒开始的。吴时来《横槎集》称,范儒,字斌轩。范儒袭祖职正千户大概在嘉靖年间。乾隆《南宁府志》说他"善骑射,有勇略"。嘉靖朝,当地多次发生叛乱和反抗斗争,作为一地武官,范儒正是靠着自己的勇略,凭借军功,一步步从本卫千户升到了卫指挥使。
范儒重视教育和农业生产。嘉靖三十七年(1558),刑科给事中吴时来因上疏弹劾严嵩被发配到驯象卫,受到了指挥使范儒的热情接待,邀请他担任官兵文学教官。吴时来,字惟修,初号寤斋,后改号悟斋,浙江台州府仙居县(今浙江省台州市仙居县白塔镇厚仁上街村)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授松江推官,选刑科给事中。建言弹劾内阁首辅严嵩,廷杖遣戍驯象卫。隆庆改元,补吏科给事中,历任顺天府丞、南京右佥都御史,提督操江。不久以巡抚广东被论,调云南副使,闲住。万历十二年(1584),起补湖广副使,升左通政、大理卿、吏部、刑部侍郎,历左都御史。万历十八年五月初十日(1590年6月11日)年六十四岁去世,赠太子太保,谥忠恪。在驯象卫,吴时来虽为谪人,无官无职,但范儒崇尚文人,与吴时来成为了很好的朋友,万历十六年刻印的吴时来诗文集《横槎集》多次提及与范儒同游畅饮。在横州,范儒帮助吴时来在城西乌石岭建立了悟斋书院,也称乌石书院,教授生徒;支持他进行北麦南植。嘉靖四十一年(1562),范儒还在横州清遠門外龙池凤渚上建寄水亭,与吴时来的得山亭相得益彰,成为当地名胜。
乾隆《横州志》记载,当地关王庙也是嘉靖三十七年(1558)由范儒督促创建的。范儒军事才能卓越。康熙《仪真县志》记载,万历初,范儒以驯象卫指挥使兼任长江沿岸八营之一的仪真卫守备,参与抗倭。
范儒去世后,他的儿子范日升袭指挥使职。另一个范日华中万历十六年(1588)戊子科武举。
吴时来《横槎集》收录有不少他贬戍横州驯象卫时与范儒交往的诗作。其中的范指挥、范指使和斌轩都是范儒。《北城奉家君赴屏塘、心江、斌轩席》:"尘世多车马,何人问老莱。清歌迟月乘,浩意动霞杯。紫蕨山山热,黄花处处开。登楼独有赋,深媿子宜才中。"诗题中的屏塘指陆舜臣,横州(今横县)人,字师皋,号屏塘,正德丙子举人。心江即陆汤臣,陆舜臣弟,号心江,嘉靖辛卯举人。斌轩即指范儒,字斌轩,驯象卫指挥使。
与陆两大夫、范指使登宝华峰,少憩山庄:"寻胜扣山扉,悠然入翠微。迎人双犬吠,点竹百花飞。寺废遗坛址,村孤长蕨薇。但消今古恨,何必问僧依。"这首诗题目中的"陆两大夫"即陆舜臣和陆汤臣兄弟。范指使即驯象卫指挥使范儒。
半山亭同原汉。适范挥使(儒)持酒至:"孤亭斜倚白云隈,缥缈相间一骑来。今日登高嫌剧韵,将军好客引深杯。醉余浩意诸天小,眼底晴光万象开。随地相逢须尽兴,不妨潦倒任蒿莱。"诗题里的原汉即董传策。董传策字原汉,号幼海,南直隶松江府华亭县(今上海松江)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进士,授刑部主事,官至南京大理卿、南京礼部右侍郎、南京工部右侍郎。因反对严嵩,与吴时来同贬广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