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夺冠不到72小时,央视3次点名全红婵,释放2大信号,果然不简单

0
分享至

2025年11月初,正值18岁的全红婵于第十五届全运会完成了伤愈之后的首次亮相。她与新搭档王伟莹默契配合,助力广东队成功实现女子跳水团体冠军的卫冕。自赛事登场直至最终夺冠的72小时里,央视接连发布三篇报道,将焦点明确锁定在这位跳水名将身上。报道虽篇幅简短却精准抓住重点,既对外部关于她竞技状态的关注作出了回应,也释放出有关中国跳水队建设的深刻讯号,使得这场胜利的价值,远远超出了赛事胜负的范畴。



从跳格子孩童到跳水巨星:天赋背后的坚守与争议

全红婵开启跳水征程,源于11年前的一场机缘巧合。2014年,湛江体校教练陈华明下乡寻觅好苗子。当时,在操场欢快玩着跳格子游戏的全红婵,以其远超同龄人的爆发力与弹跳力,瞬间吸引了陈华明的目光。那时的全红婵,不过是个天真懵懂的乡村小女孩。当教练发出邀请,面对即将远离家乡的重大抉择,在家人的鼓励支持下,她勇敢地迈进了湛江体校的校门,自此,与跳台结下了难以割舍的缘分。

跳水训练的乏味程度,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起跳、翻腾、入水,这些动作上万次地重复,构成了她童年的日常图景。在以往的采访里,全红婵曾神色平静地讲述自己初次站上跳台时的紧张:那时,她的手和腿止不住地颤抖,满心都是恐惧。

然而,这份恐惧并未成为她前行路上的绊脚石。她秉持着“多练几次”这样质朴的信念,勇敢地与内心的不安抗衡。即便在训练过程中不慎摔倒、呛水,她也从未主动言弃。教练郭艺曾回忆道,这个小姑娘在训练时尤为刻苦。年仅九岁,就敢于挑战三米跳台,学习动作的速度比同期学员快许多,还总是主动为同伴做示范动作。



在 2021 年的东京奥运赛场上,14 岁的全红婵宛如璀璨新星般闪耀登场。她凭借打破世界纪录的惊艳表现,一举斩获女子 10 米跳台冠军。那堪称一绝的“水花消失术”,为她赢得了“天才少女”的盛誉。然而,在光芒背后,质疑之声亦悄然浮现。部分人将她的成功单纯归因于瘦小的身形所具备的优势,却选择性地忽视了她在训练中日复一日的艰苦雕琢。

2025年5月,全红婵因胫骨与踝关节的旧伤不幸复发,只能遗憾退出全国冠军赛。在养伤的这段日子里,她的身体悄然发生了变化——身高从东京奥运会时期的1.43米长至1.58米,体重也增加了约10公斤。这本是运动员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的正常发育阶段,然而,却遭到了部分网友的恶意曲解。诸如“发胖”“不敬业”之类的负面评价甚嚣尘上,“天才凉了,跳不好就别占位置”等刺耳言论在网络上肆意传播。更有甚者,竟嘲讽她“一受伤就躲”,全然无视她为了控制体重,在饮食上进行严格自律,就连平日里最钟爱的辣条都忍痛忌口的艰辛付出。



当铺天盖地的争议如潮水般涌来,全红婵始终选择缄默不语。直至10月,她悄然宣告复出参赛。此消息一经传出,新的忧虑便纷至沓来:伤病是否已然康复?身形的改变又是否会对竞技状态造成影响?这位年少便声名远扬的运动员,在重返赛场之前,正承受着重重压力。

央视三度发声:聚焦稳健表现,回应外界关注

全红婵的复出首演,无疑成为了第十五届全运会跳水赛场的瞩目焦点。11月2日,在女子团体双人10米台决赛里,她携手新搭档王伟莹最后亮相。凭借三场稳健且出色的发挥,全红婵有力地回应了外界的种种质疑。而央视的三次重点报道,更是精准地抓取到了这场胜利背后所蕴含的核心价值。



在比赛首轮结束后的首次点名环节备受关注。央视以“全红婵伤愈后迎来首秀,首轮凭借76.50分暂居榜首”为题进行报道,着重凸显“伤愈”与“排名”这两大关键信息。双人项目极其考验搭档之间的默契程度,全红婵与王伟莹仅仅磨合了一个月,然而在首跳107B(向前翻腾三周半屈体)动作中,她们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同步性。二人助跑时节奏完全一致,起跳高度也如出一辙,在空中翻腾时姿态舒展且协调,入水时手掌并拢呈笔直状态切入水面,水花控制精度高达92.3,最终赢得了裁判们的一致认可。这一报道有力地打破了外界对于她伤病尚未痊愈的种种猜测,用实实在在的分数有力地证明了她状态的强势回归。

夺冠之后,第二次点名报道迅速出炉。标题醒目地标示着“全红婵伤愈首秀夺冠,广东队卫冕女团冠军”,巧妙地将个人出色表现与团队荣耀紧密相连。报道内容显示,在比赛过程中,全红婵与王伟莹于第二跳301B(反身翻腾半周屈体)和第三跳407C(向内翻腾三周半抱膝)环节,始终保持着稳健的发挥,分别斩获78.72分和80.64分的优异成绩。最终,她们凭借总分235.86分,以仅仅0.9分的微弱优势力压上海队组合,惊险胜出。央视在报道中着重强调广东队成功卫冕这一成果,这不仅充分肯定了全红婵在队伍中的核心地位与关键作用,也鲜明地突显了她对于团队的“兜底”价值——正是双人10米台项目的这场胜利,为广东队奠定了超100分的领先优势,极大地减轻了后续单人项目中队友们所面临的压力。



第三次点名聚焦于技术稳定性,以《全红婵依旧是全红婵,三跳发挥堪称稳健》为题,同时附上了她三跳的完整合集视频。报道对其技术表现进行了细致剖析:助跑时节奏平稳,毫无起伏;空中姿态把控精准到位;入水角度始终维持垂直状态。即便是应对难度系数达3.2的动作,也丝毫没有出现失误。这种自始至终贯穿全场的稳定性,无疑是跳水项目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也正因如此,央视给出了“她仍是女子10米台的定心丸”这一判断。

两大关键信号:稳健回归与团队担当

央视的系列报道并非仅仅聚焦于胜利的欢庆,而是借由诸多细节释放出两大重要信号。这不仅与全红婵的个人成长路径紧密相关,也对中国跳水队的长远规划意义重大。



信号一:伤病归来,稳定发挥成定海神针

“稳定”,成为央视三次报道中反复提及的关键热词。这一高频出现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对中国跳水队女子10米台项目长久竞争力的深度考量。全红婵,这位闪耀于新生代跳水选手中的领军人物,其竞技状态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未来数年该项目的国际竞争格局。此前,因伤病退赛的那段时期,外界不乏“天才昙花一现”之类的猜测。然而,她以183天的默默蛰伏,有力地给出了回应。

在养伤的这段时光里,全红婵并未让训练的脚步停歇,而是在教练团队的悉心指导下,展开了极具针对性的恢复训练。随着成长,身形变化带来了技术上的调整需求,她将每个跳水动作精细拆解为六个段落,巧妙借助先进的3D捕捉技术逐帧进行优化。在这一过程中,她把起跳时间特意延迟0.3秒,将入水角度精心调整为前倾3度,通过不懈努力重新塑造肌肉记忆。

训练时,她的脚踝紧紧绑着厚厚的肌贴,每天敷冰缓解不适后,依旧坚定地站上跳台训练。哪怕疼痛袭来让她不禁皱眉,也从未有过片刻中断。这份坚韧不拔的坚持结出了丰硕果实,复出后的她不仅完美恢复了巅峰时期的技术水平,更在稳定性方面实现了显著提升,成为中国跳水队在该项目上坚如磐石的核心保障。



信号二:团队担当——从个人英才到集体枢纽

央视的相关报道屡次着重提及广东队成功卫冕一事,这无疑是对全红婵团队意识的高度认可,亦是她近些年来的关键蜕变之处。回顾2021年东京奥运会,彼时外界聚焦的是她凭借惊世一跳而声名鹊起的个人传奇故事;2022年世锦赛,她开启双线作战模式,积极学习与队友配合;而到了本届全运会,她已然成长为可以引领团队前行的核心人物。

在比赛进程中,全红婵全神贯注于自己的跳水动作,与此同时,还会在训练的间隙与王伟莹就节奏方面的细节展开交流,依据队友的状态对自身动作速度进行适时调整。当成功夺冠之后,她即刻上前拥抱自己的搭档,并且在后续的采访环节中,多次提及队友配合默契,由衷感谢团队给予的支持。从最初聚焦于个人成绩,到如今将集体胜利置于重要位置,全红婵的这种心态转变,恰恰契合了官方期望传达的价值理念——中国跳水事业所需要的,不单单是在单个项目上摘金夺银的冠军,更是能够凝聚团队力量、引领队伍前行的领军人物。



在广东队迈向冠军的征程中,全红婵扮演着无可替代的关键角色。她在双人10米台项目上斩获的胜利,犹如坚实基石,为整个团队奠定了良好开端。正是因为前期积累的分数优势,使得后续队友陈艺文、谢佩铃等在单人项目的比拼中得以从容不迫地发挥。诚如教练陈若琳所言,全红婵的回归,不仅显著增强了队伍的技术实力,更给予团队强大的心理支撑,宛如定海神针。

赛场上,全红婵夺冠后,那低头轻抚金牌的一幕被镜头永久留存。这一细微动作中,蕴含着183天的执着坚守与艰难不易;领奖台上,她与队友紧紧相拥,脸上洋溢的笑容,满是团队携手拼搏的欢悦。赛后,她在社交媒体上写下“我真棒”三个字,质朴直白却力量满溢,这不仅是对自身的认可,更是对所有质疑掷地有声的回应。



从蹦跳格子间的青涩孩童,到赛场上的团队中坚力量;从天赋初显的灵动苗子,到意志如磐的坚毅健将,全红婵的逐梦征途布满荆棘,绝非坦途。然而,她始终以无畏之姿击碎质疑,以惊艳表现缔造奇迹。央视的三次郑重提及,不只是为一次辉煌胜利摇旗欢呼,更是对这位年轻运动员执着坚守与勇毅担当的深度赞许,更为中国体育的新生代群体,勾勒出了鲜明且生动的成长坐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挤爆了!上海迪士尼排队2小时还没进门,“含孩量”飙升,热门项目排队100分钟起

挤爆了!上海迪士尼排队2小时还没进门,“含孩量”飙升,热门项目排队100分钟起

新民晚报
2025-11-15 14:34:28
曝2大离婚瓜!国民男星夫妻反目分居2年,钟嘉欣7年抱仨遭骗婚

曝2大离婚瓜!国民男星夫妻反目分居2年,钟嘉欣7年抱仨遭骗婚

萧佉影视解说
2025-11-15 16:51:53
豆芽立大功!新发现:豆芽竟能在36小时清除50%的肠道垃圾

豆芽立大功!新发现:豆芽竟能在36小时清除50%的肠道垃圾

涵豆说娱
2025-11-14 15:47:49
拜合拉木双响,中国男足2-0韩国!最新排名:4队同积3分,全乱了

拜合拉木双响,中国男足2-0韩国!最新排名:4队同积3分,全乱了

侃球熊弟
2025-11-15 21:16:54
随着日本3-0,朝鲜2-1,U17世界杯16强出炉:亚洲4队仅韩国淘汰

随着日本3-0,朝鲜2-1,U17世界杯16强出炉:亚洲4队仅韩国淘汰

侃球熊弟
2025-11-16 05:07:06
大连女歌手被座椅架挤压重伤,抢救无效身亡,同类悲剧多次发生!

大连女歌手被座椅架挤压重伤,抢救无效身亡,同类悲剧多次发生!

可乐谈情感
2025-11-16 00:02:00
全运会女排八强出炉!辽宁、北京搭上末班车,1/4决赛对阵出炉

全运会女排八强出炉!辽宁、北京搭上末班车,1/4决赛对阵出炉

烧体坛
2025-11-15 17:17:11
多家银行在拍卖平台挂牌卖房,有房产低于市场均价54%,分析人士:建议不要散售

多家银行在拍卖平台挂牌卖房,有房产低于市场均价54%,分析人士:建议不要散售

红星新闻
2025-11-15 00:22:09
17中16狂砍33分,火箭弃将在老鹰二队打出了一场现象级的比赛?

17中16狂砍33分,火箭弃将在老鹰二队打出了一场现象级的比赛?

稻谷与小麦
2025-11-16 02:35:48
玛莎拉蒂纯电车骨折式降价,裸车35万起,有门店月销30多台;降价后对标小米、理想等新势力品牌

玛莎拉蒂纯电车骨折式降价,裸车35万起,有门店月销30多台;降价后对标小米、理想等新势力品牌

极目新闻
2025-11-15 11:01:53
王楚钦2-4出局!邓亚萍点评一针见血,输在3点因素,樊振东真稳

王楚钦2-4出局!邓亚萍点评一针见血,输在3点因素,樊振东真稳

知轩体育
2025-11-15 14:50:28
泰伦·卢收到了来自快船老板史蒂夫·鲍尔默的信息

泰伦·卢收到了来自快船老板史蒂夫·鲍尔默的信息

叶赫那拉菲菲
2025-11-15 05:37:16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狗主人踹门被反杀后续:穷人活该?事后不敢回家 案外人集体照曝光

爱下厨的阿酾
2025-11-15 00:54:33
新一轮扩内需政策将出!国常会重磅部署 涉及投资和消费

新一轮扩内需政策将出!国常会重磅部署 涉及投资和消费

中国能源网
2025-11-15 12:58:04
王中磊破产,携全家搬出庄园住进别墅,老婆愁眉苦脸被迫接受降级

王中磊破产,携全家搬出庄园住进别墅,老婆愁眉苦脸被迫接受降级

不写散文诗
2025-11-13 14:08:21
前途无量!17岁国足希望之星横空出世,日本媒体盛赞他可超过武磊

前途无量!17岁国足希望之星横空出世,日本媒体盛赞他可超过武磊

零度眼看球
2025-11-15 07:25:50
特斯拉要求供应商在生产美国汽车时排除使用中国制造零部件

特斯拉要求供应商在生产美国汽车时排除使用中国制造零部件

鞭牛士
2025-11-15 21:07:06
刚攻下红军城,普京政府通告全球:中俄不必缔结同盟,赢家不是俄

刚攻下红军城,普京政府通告全球:中俄不必缔结同盟,赢家不是俄

Ck的蜜糖
2025-11-16 06:22:33
赚着中国人钱,毒害中国人身体!日企在华收割上万亿,至今仍售卖

赚着中国人钱,毒害中国人身体!日企在华收割上万亿,至今仍售卖

近史谈
2025-11-15 21:10:46
见完美方后,郑丽文送两岸一句话,岛内民调变天,大陆要拔7钉子

见完美方后,郑丽文送两岸一句话,岛内民调变天,大陆要拔7钉子

虎哥闲聊
2025-11-15 11:36:22
2025-11-16 07:08:49
杨秀永
杨秀永
我是一个眼光开朗的男孩
650文章数 20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娱乐要闻

钟嘉欣婚变风波升级!被骗婚?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高喊:高市早苗下台

头条要闻

大量日本民众围堵首相官邸 高喊:高市早苗下台

体育要闻

樊振东和他的尖子班 勇闯地表最强乒乓球赛

财经要闻

小米之“惑”

科技要闻

撕掉流量外衣,小米还剩什么?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艺术
本地
教育
旅游
公开课

艺术要闻

第一至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金奖-油画作品欣赏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教育要闻

南师附中又来一个校区?2026年中考招生格局或将巨变!

旅游要闻

甘肃促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