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象新闻记者 池里军 白松
2025年深秋的郑州,艺术的盛宴如期而至。作为本年度中原歌剧周的重磅环节,爱乐男声合唱团在11月14日与16日接连于河南艺术中心音乐厅奉上两场主题迥异、却同样震撼心灵的音乐会——《铭记·回声》与《一路繁花一路歌》。这并非简单的两场演出,而是一次精心策划的艺术对话:一场回溯历史,以庄严之声唤醒民族的集体记忆;一场礼赞生活,以绚烂之音铺陈文明的万千气象。在著名青年指挥家孙毅的执棒下,合唱团钢琴艺术指导肖蔷精彩演绎,在团长戴玉强、艺术总监吴灵芬的深厚艺术底蕴加持下,爱乐男声合唱团用他们雄浑而精准的声线,为中原大地带来了一场灵魂洗礼的高水准合唱音乐盛宴,也为本届歌剧周增添了不可磨灭的闪光点。
![]()
《铭记·回声》—— 以音乐为碑,刻写历史的年轮
11月14日晚,《铭记·回声》合唱诗剧在肃穆而期待的氛围中拉开帷幕。这场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精心打造的音乐会,其意义早已超越常规演出,它是一次以音乐为载体的历史公开课,一部流动的、声乐的史诗。
引子:闪光的记忆
音乐会以《闪光的记忆》作为序曲,宋小明的词作与董乐弦的作曲,为整场演出奠定了宏大而深沉的基调。合唱团的声音如同在时间的隧道中投下一束光,引领观众进入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预示着即将展开的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第一组「寰宇同声:命运与共的战歌」
此章节的构思极具国际视野与人文关怀。从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到苏联卫国战争的象征《神圣的战争》,再到意大利游击队的民歌《Bella ciao》,爱乐男声合唱团精准地捕捉了每一首作品的精神内核。《国际歌》的磅礴气势,《神圣的战争》的悲壮决绝,《Bella ciao》的洒脱与坚定,在不同语言、不同风格的切换中,合唱团展现了惊人的音乐掌控力。而随后从战争叙事转向和平祈愿,《We are the world》与《让世界充满爱》的响起,则完成了情感的升华。这两首跨越时空的公益歌曲,在男声合唱的演绎下,少了些许原版的流行色彩,多了几分庄重与恳切,深刻诠释了“命运与共”的主题——战争的残酷与对和平的渴望,是全人类共通的情感。
第二组「山河铁血:延河岸边的春雷」
音乐会的焦点从世界回归中国。这一组曲目堪称中国抗战与边区精神的音乐编年史。《南泥湾》的欢快、《抗日军政大学校歌》的昂扬、《二月里来》的春耕希望、《军民大生产》的劳动号子般的炽热,共同勾勒出延安时期军民一心、艰苦奋斗的生动图景。而当《长城谣》那苍凉而坚定的旋律响起时,现场许多观众不禁动容。这是对故土沦丧的悲歌,更是民族不屈的呐喊。压轴的《保卫黄河》将整个上半场推向高潮。在孙毅指挥充满激情的引领下,合唱团以排山倒海之势,再现了黄河的咆哮与民族的怒吼。多声部的交错、力度的强烈对比,营造出千军万马奔腾而过的听觉效果,掌声如雷,既是对精湛技艺的赞赏,更是被磅礴气势所激荡出的民族自豪感。
第三组「英魂永铸:永不褪色的年轮」
下半场伊始,音乐的情绪从宏大的集体叙事转向更具象的英雄悲歌。《九儿》的旋律,在男声合唱的演绎下,少了一份女性的婉转,多了一份牺牲的壮烈与土地的坚韧。《重整河山待后生》运用了戏曲元素,合唱团唱出了京韵大鼓的韵味,将国破家仇下的悲愤与重建家园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中国军魂》则以钢铁般的意志和嘹亮的号角声,塑造了人民军队不可战胜的光辉形象。这三首作品,从个人到家族再到军队,层层递进,共同铸就了“英魂永铸”的精神丰碑。
第四组「时空对话:纪念碑上的未来之眼」
这是整个诗剧最具创新性与哲学思辨的章节。当毛泽东撰文、周恩来题写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以合唱的形式被庄严诵出时,文字的力量与音乐的神圣感完美融合,营造出堪比宗教仪式的肃穆氛围。随后的《纪念碑》与《让历史告诉未来》,词曲作者以深刻的笔触,引导观众从历史的缅怀中抬起头来,思考现在与未来。音乐不再是单纯的抒情,而是思想的载体。终曲《致祖国》,如同一个跨越时空的深情拥抱,将所有的历史记忆、英雄赞颂与未来期许,凝聚为对脚下这片土地最深沉、最真挚的告白。
《铭记·回声》的成功,在于它并非曲目的简单堆砌,而是一个有着严密戏剧结构与深刻思想内涵的整体。它让观众在美的享受中,完成了对历史的敬畏,对和平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责任思考。
![]()
2025年11月16号《一路繁花一路歌》—— 以歌声为路,遍览华夏风华
如果说《铭记·回声》是一幅浓墨重彩的历史油画,那么两天后的《一路繁花一路歌》则是一轴清新隽永的民俗风情水墨长卷。这场音乐会展示了爱乐男声合唱团艺术风格的另一面——灵动、亲切而又充满探索精神。
上半场:民族风情画卷
音乐会在《同心曲》的和谐之声中欢快启程。随即,观众便被带入了一场横贯东西、纵览南北的中国音乐地理之旅。山西民歌《赶牲灵》的苍凉高亢,在男声的演绎下,展现了黄土高原的质朴与深情。青海民歌《花儿与少年》则瞬间转换了频道,欢快、活泼的节奏,仿佛让人看到青海湖边能歌善舞的青年男女。台湾民歌《高山青》的“高山长青,涧水长蓝”响起时,宝岛的秀美与生命力扑面而来,合唱团对和声的处理既保留了原曲的韵味,又赋予了男声特有的宽厚与温暖。四川民歌《康定情歌》的婉转柔情,则被演绎得细腻入微,展现了男声在表达含蓄情感时的独特魅力。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原创作品《东归勇士》。这首作品题材宏大,音乐语言丰富,合唱团以强大的叙事能力,展现了土尔扈特部东归这一民族史诗的壮阔与悲怆,证明了他们在驾驭大型原创作品上的不俗实力。上半场在充满新疆风情的《打起手鼓唱起歌》中结束,明快的节奏与热烈的情绪,让整个音乐厅都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下半场:文人意趣与时代心声
下半场的曲目编排更显雅致与深邃。《苏轼歌曲两首》将古典诗词与现代作曲技法相结合,男声合唱完美地传达出了苏轼词作中的旷达与哲思,体现了合唱团“阳春白雪”的艺术追求。《明月清风和我》、《我的情歌》等现代创作,则展现了当代人的情感世界,旋律优美,和声新颖,令人耳目一新。
作为爱乐男声合唱团的代表作之一,《爱永在》的演唱堪称典范。歌声中蕴含的深情与执着,具有直击人心的力量。而压轴曲目《乡音乡情》,则将整场音乐会的情感推向了顶峰。这首歌抒发了对故乡、对祖国山河最深沉的爱恋,与上半场的“地理之旅”形成呼应,最终升华为一种普遍的家国情怀。许多观众眼中泛着泪光,在经久不息的掌声中,与合唱团完成了最深切的情感交流。
![]()
艺术成就与时代意义:何以成就“灵魂洗礼”的盛宴?
纵观两场音乐会,其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多重因素的共同作用。
一、顶尖的艺术阵容与精湛的团队素养。
团长戴玉强与艺术总监吴灵芬,一位是声乐领域的泰斗,一位是合唱界的权威。他们的艺术眼光与标准,为音乐会奠定了高品位的基调。常任指挥孙毅,作为年轻一代指挥家的佼佼者,在两场风格迥异的音乐会中展现了其卓越的控制力与艺术洞察力。在《铭记·回声》中,他是指挥千军万马的统帅,气势如虹;在《一路繁花一路歌》中,他又是引领观众漫步音乐花园的向导,细腻而富有情趣。而合唱团全体成员,作为专业院校毕业的青年歌唱家,不仅拥有出色的个人技术,更具备了高度的集体协作精神,声音融合度极高,强弱变化自如,情感表达精准。
二、多元融合的曲目策划与“讲故事”的能力。
两场音乐会的曲目策划均体现了“经典与创新并存,多元风格共融”的特点。《铭记·回声》横跨中外、贯穿历史与现代,将经典红色歌曲、世界名曲、影视主题曲乃至碑文融于一炉,构建了一个宏大的叙事空间。《一路繁花一路歌》则是在中国民歌的根基上,融入现代创作与文人雅趣,展现了中华音乐的博大与流变。更重要的是,爱乐男声合唱团并非简单地“唱歌”,而是在“讲故事”。他们通过声音的色彩、力度的对比和情感的投入,让每一首歌都成为故事的一个章节,使观众能够沉浸其中,随之悲喜,随之思考。
三、回应时代关切,满足大众精神需求。
在纪念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铭记·回声》的出现恰逢其时。它用艺术的方式回应了时代的宏大命题,为社会提供了一次宝贵的集体历史记忆重温和精神凝聚。而《一路繁花一路歌》则是对“文化自信”与“美好生活”的生动诠释。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它用最美的乡音乡情,抚慰了人们的心灵,唤起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豪。这两场音乐会,一重一轻,一历史一当下,共同构成了对当代中国精神世界的立体观照与深情抚慰。
![]()
2025中原歌剧周因爱乐男声合唱团的这两场音乐会而格外璀璨。它们如同双星辉映,一颗照亮来路,一颗温暖今朝。这不仅是对合唱艺术高超水准的一次集中展示,更是对中国合唱事业发展方向的一次成功探索——如何让合唱这一外来艺术形式,更深刻地讲述中国故事,承载民族情感,并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掌声与回味终将散去,但那一夜夜的歌声所激荡起的“回声”,必将长久地萦绕在每一位在场观众的心间,而那“一路繁花”所描绘的文明盛景,也必将激励着人们在对历史的铭记中,更坚定地走向未来。
编辑:白 松
二审:白 松
三审:池里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