乍一看,像是集体“反水”的节奏。
一个是曾在风雨中并肩走过的“全天候战略伙伴”;一个是靠中国基建起家的东南亚小国;还有一个,几十年内几乎每一顿饭都离不开中国粮援。
可就在这两年,朝鲜拉着俄罗斯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条约》,巴基斯坦转身向美国要贷款,柬埔寨向美靠拢——这些熟面孔突然变得陌生,让不少人一时间摸不清局势,是变心了,还是另有图谋?
2024年6月18日,普京访问朝鲜期间与金正恩签署的安全防御条约。条约包括前言和23个条款,涵盖政治、贸易、投资和安全合作。
外界揣测朝鲜是不是彻底“倒向”莫斯科,但真实情况远比表面复杂。
2023年,朝鲜粮食缺口超过100万吨。到了2024年,全国电力系统频繁瘫痪,大量工厂停产,民众生活滑向警戒线。
中国多次进行人道主义援助,但是对如今的朝鲜来有些杯水车薪,金正恩只能对外多找个“输血管”。
朝鲜向俄提供弹药,俄则送来粮食、石油和外汇支持。
不过朝鲜并没和中国翻脸,是用“多边下注”方式争取生存空间。
在金正恩眼里,眼前是粮食、电力、外汇的现实危机,什么“战略对冲”“外交平衡”,统统要为肚子让路。
所以,和俄罗斯暂时走得近些,是一种现实主义选择,而不是背弃。
巴基斯坦情况更不乐观。
2025年初,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披露巴基斯坦外债已突破1300亿美元,外汇储备仅剩30亿美元。
这不是“紧张”,是“干涸”。国家财政濒临崩溃,政府几乎拿不出工资,民众抗议此起彼伏。在这个节骨眼上,谁能提供现金,谁就是“救世主”。
中国过去十年在巴基斯坦大量投资,中巴经济走廊是标志性工程,但这些项目的回报周期长,眼下解决不了现金流问题。
于是,巴政府一边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谈贷款重组,一边跑到华盛顿寻求支持。
但这不代表巴方要切断与中方的战略合作,中巴经济走廊二期谈判仍在继续,基础设施、能源、通信等项目并未中止。
至于柬埔寨,情况又是另一种“平衡术”。新上任的首相洪玛奈,面对的是一个高度依赖外贸的国家。
柬埔寨出口结构单一,光是纺织品就占了近四成,并且主要销往美国市场。想要保住这条命脉,必须维系与美方的贸易联系。
但同时,柬埔寨并没有疏远中国。中柬贸易额在2025年增长了11.5%,钻石六边合作持续推进,中国资金仍然是其基建项目的主力军。
洪玛奈清楚,靠出口赚美元,靠中国搞建设,两边都不能放。他不是选边站,是在走一条“左右逢源”的生存路线。
这三国的“变脸”,表面看是外交立场的漂移,深层其实是小国在巨头博弈中的现实应对。
各国根据自己在安全、能源、经济、科技上的不同需求,灵活选择合作伙伴,不再非黑即白。这不是“背叛”,是“理性”。
站在中国的角度看,面对这些“态度反复”的国家,中国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各国主权和自主选择的外交政策。
对朝鲜,中国仍在维持基本粮食援助;对巴基斯坦,中方没有停止投资推进经济走廊;对柬埔寨,双方合作框架不降反升。
感情不能当饭吃,但只要中国能持续提供“不可替代”的公共产品,坚持“义利相兼、以义为先”的核心理念,就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稳住自己的“朋友圈”。
别指望谁永远站队,也别怕谁临时转身。只要中国始终是“最优选项”,就不怕谁“变脸”。
在这个多边下注的时代,小国的灵活是生存本能,大国的稳定是战略能力。朝鲜、巴基斯坦、柬埔寨的态度变化,不是中国失去了朋友,是世界进入了一个更复杂、更现实的博弈阶段。
看清这一点,比情绪化地质问“谁变心”更重要。
国际关系从来不是情人节,是交易所。关键是,谁能在这场交易里,始终把握定价权。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