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的日子里,科学家在现代人类基因中发现了一个令人吃惊的现象,那就是距今5至10万年之间的某个时间点,人类的基因出现了一个明显的“遗传瓶颈”。
![]()
简单来讲,所谓“遗传瓶颈”就是指一个物种的种群数量在某段时间里骤然减少,只剩下极少数个体存活下来,而由于幸存者的基因构成有限,其后代的遗传多样性也随之降低。
所以这就表明了,在数万年前,我们现代人的祖先曾经经历过一次非常严重的种群锐减事件,根据科学家的研究,在这个“遗传瓶颈”对应的时期,人类的数量曾一度低至只剩1万人左右,并因此濒临灭绝。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对此,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应该与一次史前火山大爆发密切相关。
在大约7.4万年前,位于今天印尼苏门答腊岛的多巴(Toba)火山,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爆发,释放出大约2800立方公里的物质,其规模大概相当于1980年圣海伦斯火山爆发的1万倍之多。
![]()
所以该观点认为,如此规模的火山爆发,其释放出的物质足以在天空中形成一个遮天蔽日的“罩子”,阻挡阳光长达数年甚至更久,导致全球气温骤降,于是植被大面积枯萎,动物大量死亡,人类的食物来源急剧减少,最终造成全球人类数量锐减。
![]()
可以看到,这是很合理的,所以该观点也因此得到了科学界的普遍认同。然而一个来自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起源研究所的研究团队,却在近日提出不同的看法。
该团队的科学家表示,我们可能错了,数万年前人类只剩1万人,其罪魁祸首可能并不是那次史前火山大爆发。
![]()
根据介绍,最直接的“物证”,就是火山爆发时产生的“微型玻璃”。它们的直径比人类头发丝还细小,并且足够轻,可以被火山喷发柱带到数万米的高空,随全球大气环流飘散到地球的每一个角落。
这些微小的玻璃碎片,就像是火山的“指纹”,每一次火山爆发,其岩浆的化学成分(如铁、硅、钾的比例)都是独一无二的。通过分析这些“指纹”,科学家就可以精确地判断出,在某个地层中发现的微型火山玻璃,是否来源于7.4万年前的多巴火山。
在研究工作中,科学家从世界各地的古人类遗址中,一层一层地采集土壤样本,带回实验室,在显微镜下,用精密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分离出那些微小的玻璃碎片。
![]()
当科学家在某个古人类遗址中,成功找到了属于多巴火山的“指纹”时,最关键的一步就来了:他们会仔细检视紧挨着这层“指纹”上方和下方的地层。
一个简单的道理就是,如果罪魁祸首真的是那次史前火山大爆发,那么就应该看到,在这层“指纹”的上方,人类活动的迹象会突然大量消失,或者变得极其稀少,这代表着这个地方的人类要么全部死亡,要么被迫迁徙,遗址被永久废弃。
然而在经过大量的研究之后,科学家却发现,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
比如说在南非的“Pinnacle Point”遗址中,科学家清晰地找到了多巴火山的微型玻璃。分析显示,在火山爆发之前、期间乃至之后,人类都一直在这里生活,更令人惊讶的是,在火山爆发之后,这里的人类活动迹象反而增加了,他们甚至还发展出了更复杂的石器技术。
![]()
又比如说在埃塞俄比亚的“Shinfa-Metema 1”遗址,多巴火山的“指纹”同样存在,而人类活动的迹象也同样连续地跨越了这层“指纹”。研究发现,当时这里的人类已经学会了捕鱼,他们会沿着季节性河流迁徙,甚至很可能已经开始使用弓箭。
实际上,除了非洲之外,在印度、中国,甚至在靠近那次史前火山大爆发中心区域的印尼,科学家们都陆续找到了相似的证据。
所以这些来自全球多地的考古证据汇集在一起,就强烈地暗示了,7.4万年前多巴火山的大爆发,虽然是一场全球性的自然灾难,但它却很可能并不是导致数万年前人类濒临灭绝的罪魁祸首。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真正的罪魁祸首又是什么呢?很遗憾,这个问题目前并没有确定的答案,期待在未来的研究中,科学家能有更多的发现,进而揭开这个巨大的谜题。
参考资料:Hirniak, J. N. A massive eruption 74,000 years ago affected the whole planet – archaeologists use volcanic glass to figure out how people survived.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