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13日下午5点40分,邢台某小区的公共过道里,李先生和邻居范某某因为“谁占了过道一点空间”的争执,突然画风突变——范某某转身回屋,拎出了铁锨和剔骨刀。
![]()
短短两分钟,李先生的父亲刚想劝架,被铁锨拍中头部;母亲扑过去护孙子,被刀扎进胸口;妻子抱住小女儿,后背挨了致命一刀;两个孩子吓得哭着跑,也没逃过范某某的追砍。等有人反应过来报警,五条鲜活的生命已经没了呼吸。
李先生瘫在地上的时候,脑子里肯定全是问号:平时见面还点头的邻居,怎么会下这么狠的手?公共过道那点“谁多占了半米”的小事,怎么就成了灭门的导火索?
其实邻里矛盾的可怕,从来不是矛盾本身,是“情绪的累加”。就像这起案子里,范某某可能早对李先生家“总把东西放过道”不满,可他没找物业说,没跟社区反映,反而把不满攒成了“火药桶”——那天的争执,不过是点燃火药的火星子。
心理学里有个“情绪阈值”的说法:当负面情绪积压到一定程度,人会失去“理性思考”的能力,变成“被情绪控制的动物”。范某某的刀,砍的不是“仇人”,是他没学会“如何处理愤怒”的无能——可这份无能,却让五个无辜的人买单。
![]()
想起去年山东某小区的事:两家因为车位占了线争执,其中一家男主人拎了菜刀出来,幸好被邻居拉住,没出人命;今年江苏也有类似的,邻居因装修噪音吵架,一人拿锤子砸了对方的门,结果被拘留10天。这些事都在说:邻里之间的“小事”,从来不是“小事”——你忍不下的那口气,可能就是悲剧的开始。
最让人难受的是孩子:两个小家伙可能前一天还在过道里玩积木,今天就永远闭上了眼睛。他们不会懂,大人间的“计较”,会变成要他们命的刀。
这起悲剧不是“特例”,是“警示”:邻里相处的底线,不是“我要赢”,是“我要学会退”。公共过道是“大家的”,不是“我的”;争执是“要解决的”,不是“要发泄的”。如果范某某当时能说一句“我找物业来评理”,如果李先生能说一句“我明天就把东西搬走”,五条命不会没,两个家庭不会毁。
现在再看那个过道,应该还是原来的样子——可再也没有孩子的笑声,再也没有老人的唠叨,只剩下墙上还没擦掉的血渍,和李先生家永远关着的门。
我们总说“远亲不如近邻”,可“近邻”的温度,是靠“包容”捂热的。你让一点,我让一点,过道就宽了;你退一步,我退一步,矛盾就小了。毕竟,比起“争那半米空间”,“平平安安过日子”才是最金贵的。
#邢台邻里惨案 #公共空间矛盾 #极端情绪危害 #邻里包容 #合法解决纠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