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初,社交平台上一段“辣眼睛”的视频突然爆火,直接把庐山石门涧景区的“爱池”从浪漫打卡点变成了全网热议的“大型迷惑现场”。视频里,三名印度籍男子毫无顾忌地赤着上身泡在水潭里,手里攥着肥皂搓得不亦乐乎,白色的肥皂沫子在清澈的潭水里散开,飘得比旁边立着的“禁止下水”英文警示牌还醒目——合着这牌子在他们眼里成了“装饰摆件”?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旁边还有游客举着手机拍摄,镜头里的三人丝毫没有收敛,反而搓得更起劲儿了。这波操作不仅看呆了现场游客,更让冲进评论区的网友们集体开了“吐槽大会”:“这是把景区当自家澡堂子了?”“英文警示牌都看不懂,还是假装看不懂啊?”
![]()
更有意思的是,这出“澡盆惊魂记”其实早在2025年4月就悄悄上演了,不知道被哪位“囤货型网友”压了小半年,直到11月初才突然抛到网上,硬是凭借离谱程度一路“杀”上热搜,颇有种“憋大招”的架势。11月14日,庐山景区终于姗姗来迟地发布了官方通告,认错态度倒是相当诚恳,字里行间都透着“抱歉没管好”的意味:承认景区在日常管理中存在疏漏,承诺马上强化重点区域的巡逻频次,把单语种警示牌换成多语种“套餐”,还会跟合作旅行社建立更紧密的联动机制,提前给外籍游客打“预防针”。通告里还明确说,涉事的三名印度籍男子身份已经锁定,相关情况也移交到了九江市出入境管理局处理。只不过截至目前,大家最关心的处罚结果还在“路上堵车”,评论区里满是“别又是口头警告就完事了”的质疑声。
![]()
网友们真正纠结的,压根不是"处不处理",而是"敢不敢真处理"。毕竟这种"外宾放飞自我"的戏码,早就不是第一次上演了。
往前倒一年,2024年北京亮马河也上演过同款“搓澡名场面”——几名外国游客旁若无人地脱得只剩裤衩,扑通扑通就往河里跳,一边搓澡一边说笑,溅起的水花比岸边的景观灯还扎眼。这段视频一曝光就炸了锅,毕竟亮马河是北京有名的休闲景观带,平时大家都是散步、遛弯、拍拍照,哪儿见过这么“放飞自我”的操作?那次算是同类事件里动静最大的,城管、公安、外事办三方直接联手办案,又是核查身份又是调查取证,最后给了个“口头警告”的处罚,不少网友调侃这是“最高规格办案,最低力度处罚”。亮马河倒是实打实吸取了教训,沿河岸装了一圈高清监控,巡逻人员增加了一倍,连警示牌都做成了中英日韩四语种的,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建“防搓澡专项保护区”。
![]()
往前倒一年,2024年北京亮马河也有同款"搓澡爱好者"——几名外国游客脱得只剩裤衩就往河里跳,视频一曝光就炸了锅。那次算是动静最大的,城管、公安、外事办三方联手办案,最后给了个"口头警告"的处罚。亮马河倒是吸取教训,监控、巡逻、多语种警示牌全套安排上,不知道的还以为要建"防搓澡保护区"。
这些操作串起来看,不难发现一个扎心的规律:部分外籍游客似乎把中国的公共空间当成了“放飞自我专属区”,公共水体是澡堂,草地是露营地,连密闭的地铁车厢都敢当自家餐桌。更绝的是今年6月广州地铁一号线的“名场面”:一名印度籍男子直接盘腿坐在车厢过道中间,面前摆着一个不锈钢饭盒,里面装着咖喱饭,他就用手抓着饭一把把往嘴里送,咖喱汁蹭得手指上都是,旁边乘客纷纷皱着眉往旁边躲,还有人忍不住提醒“这里不能吃饭”,他却抬头茫然地摆摆手。地铁公司后来回应说“该行为未违反相关法律”,但网友们直接吵翻了天,争论焦点从“能不能用手抓饭”上升到“公共卫生和文化边界到底在哪”:“文化差异不是不守规矩的理由吧?”“要是中国游客在国外地铁这样吃,早被投诉了!”
要是所有不文明行为都能用"文化差异"当挡箭牌,那咱们中国游客规规矩矩排队、不乱扔垃圾,岂不成了"傻子"?
![]()
还有些操作更离谱,已经从“不文明”升级到“违法违规”了,比如5月青城山那伙外籍网红。这五个人是在海外社交平台小有名气的“探险博主”,专门找各种小众景点拍视频博眼球。为了拍所谓的“秘境探险”爆款视频,他们拿着无人机直接跨过景区设置的红色警戒线,闯进了明确标注“生态保护区,禁止入内”的区域,在林地间随意穿行,无人机飞得比树上的小鸟还欢,拍了一堆“秘境美景”后,还得意洋洋地发到社交平台,配文“中国青城山未被发现的角落”。结果刚发出去没两天,就被青城山景区工作人员刷到了,景区立马联合林业部门找上门,这伙人才装出一脸无辜的样子:“我们没看到警戒线,不知道这是禁区啊!”最后在压力下公开道歉了事,青城山倒是真下了功夫整改,不仅在景区入口处设置了“外语入园安全教育岗”,还把多语种的环保指引和禁区地图印成小册子,每个外籍游客入园都得领一本,估计是怕再有人“揣着明白装糊涂”。
![]()
8月桂林漓江的事就更气人了——两名外籍男子在一级保护水源里疑似全裸游泳。环保组织怒批这违反了水污染防治法,生态环境局调查后也确认水质受了影响,可回头一看,涉事者早就溜出国了,连句正式道歉都没留下。这波操作直接逼得环保组织呼吁建"外籍游客环保黑名单",不然违法成本太低,谁都敢来试水。
![]()
说起来,今年中国对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放宽了免签和过境签政策,停留时间从7天延长到15天,本是件皆大欢喜的事——景区迎来了更多国际游客,说明咱们国家的旅游吸引力越来越强,也能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可甜蜜的烦恼也跟着来了,最直观的就是景区管理成本蹭蹭往上涨。就说庐山这次“搓澡事件”,为了堵上管理漏洞,景区临时增派了10名巡逻人员,每人每天多付200元加班费;把原来的中文警示牌全部换成中英印三语种的,光设计和制作费用就花了两万多;还专门从附近高校请了两名外语专业的学生当临时工作人员,负责跟外籍游客沟通。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投入加起来,一个月就得多花好几万,这还只是一个景区的成本。
要是每个景区都得为极少数人的不文明行为"买单",最后相当于整个社会在给他们的任性"兜底"。这账算下来,可不划算。
![]()
其实相关法律条文写得明明白白,根本不存在“模糊地带”:《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明确规定,禁止在风景名胜区水体中游泳、垂钓、洗涤;《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在公共场所故意裸露身体,情节恶劣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出入境管理法》更是直接点明,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停留居留,不得危害中国国家安全、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破坏社会公共秩序。可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有没有法”,而在于“执法是不是看人下菜碟”?同样的条款,执行起来却像是有“双重标准”。
咱们随便举个例子就能看出来:要是中国游客敢在庐山爱池搓澡,早就被巡逻人员当场制止,按《治安管理处罚法》处以20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要是在西湖草地烧烤,不仅会被没收烤具,还可能面临5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会被拘留。可换成外籍游客呢?大多是“口头警告+劝离”的“温柔套餐”,顶多就是让旅行社过来领人,很少有实质性的处罚。这种明晃晃的“双标”最伤人心——守规矩的人老老实实地受约束,违规的人却能“全身而退”,时间长了,谁还愿意当那个“守规矩的傻子”?更可怕的是,违规成本太低,只会让越来越多外籍游客肆无忌惮地试探底线。
![]()
庐山的飞瀑再壮观,也洗不掉规则执行的模糊;西湖的水再清澈,也照不出双标的荒唐。规矩这东西,最讲究"一视同仁",要是成了"选择性执行"的摆设,就是对所有守规矩者的不尊重。
咱们欢迎外国朋友来中国旅游,也尊重不同的文化习俗,但尊重是相互的,法律和规矩面前,可没有"外宾豁免权"。想好好玩,先守好规矩——就这么简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