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生,我每天早上一个鸡蛋,怎么查出脂肪肝了?”清晨,55岁的王阿姨一脸困惑地在体检中心向医生诉苦。
她一向自律,早餐必有鸡蛋,坚信“鸡蛋营养高,对身体好”,但今年体检报告上,肝脏B超显示脂肪含量升高了。王阿姨心头一紧:“难道每天吃鸡蛋,真的会让肝受累?还是肝硬化的隐患?”
许多中老年朋友都深信“鸡蛋是优质蛋白,越吃越健康”,但网络上最近流传着:“每天吃鸡蛋,肝硬化风险更高”的说法,一时间让很多人摸不清头脑。
![]()
鸡蛋到底是营养宝贝,还是肝脏‘隐形杀手’?医生的最新发现又是什么?尤其是那第2点,可能绝大多数人都忽略了,今天就跟大家聊聊这个热门健康话题。
鸡蛋,每天吃,到底好不好?专家这样说,鸡蛋作为“全营养食物”,其中蛋白质、卵磷脂、胆固醇、维生素含量都很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日摄入1个鸡蛋,这主要是基于鸡蛋吸收率高、易消化,对修复组织、免疫维护有积极作用。
但网络传言“鸡蛋伤肝”,甚至肝硬化风险更高,不少人开始纠结到底还能不能坚持每天吃?专家解读,这种说法以偏概全。
真正导致肝硬化的“元凶”,通常是长期大量饮酒、肝炎病毒感染、肥胖及非酒精性脂肪肝等。
![]()
鸡蛋本身并不会直接伤害肝脏。但问题在于,吃鸡蛋的方式不对或者每日摄入量过多时,可能会间接增加肝脏代谢负担,尤其是以下几种情况要特别警惕:
合并肥胖、脂肪肝的人,若每天吃3个以上鸡蛋,肝脏代谢压力上升15%-20%;烹饪方式高油高脂,比如蛋炒饭、蛋黄酱、咸蛋等,脂肪含量显著提升,易诱发肝脏脂质沉积;
蛋黄中胆固醇含量高,本身肝功能异常者若摄入过量,可能加剧肝脏负担。
哈佛医学院近期一项纳入2450名中老年人的随访研究显示,在无肝脏疾病基础上,每天1个水煮蛋,未见肝硬化风险提升。
但饮食结构油腻、总胆固醇摄入超标人群,肝功能异常概率提升12%-18%。所以关键不在于“鸡蛋本身”,而是“摄入量与吃法”。
关于鸡蛋的疑惑,数据和临床都给出了清晰答案。适量、科学吃鸡蛋,对大多数人来说利大于弊,但超量和错误吃法带来的变化,不可忽视:
免疫力提升:鸡蛋蛋白质消化吸收率高达98%,富含赖氨酸和蛋氨酸,有助于增强抗病毒和抗感染能力,感冒发病率下降9.7%。
警惕脂肪肝发展:中山大学营养与健康研究中心一项对1400人追踪数据显示,每天2个以上咸蛋、煎蛋或蛋黄摄入的中老年人,脂肪肝检出率明显上升,约高出对照组17%。
适量吃鸡蛋有利血脂稳定:合理摄入,低密度脂蛋白无显著升高,部分三高人群甘油三酯下降幅度3%-6%。但一旦摄入量超标,尤其高胆固醇饮食+缺少运动,肝硬化等风险也会逐步上升。
不宜空腹、大量进食鸡蛋:空腹时鸡蛋消化吸收慢,加重胃肠负担。鸡蛋过多,还可能使肝脏代谢通路超负荷,在肝功能异常患者中风险尤需注意。
![]()
所以“每天多少鸡蛋才安全?”健康成人一日1个最佳,肝功能异常者建议隔日1个或遵医嘱。
鸡蛋作为健康饮食的一员,要吃得健康,关键在于“三控”原则:
控制总量:健康成年人每天1个标准鸡蛋即可满足营养需要。老年人或肝功能不全者,建议每周3-5个为佳;
控制做法:水煮蛋、蒸蛋羹吸收率高且油脂少,最适合肝脏保健。炒蛋、煎蛋、咸蛋等油盐量高,应当少吃或不吃。避免和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同餐;
![]()
控制时间与搭配
早餐吃鸡蛋最利于蛋白质吸收且不加重肝负担。搭配全谷类主食和新鲜蔬果,可均衡营养、辅助肝脏代谢。有肝脏基础疾病的人,则应关注总能量、胆固醇及脂肪摄入,必要时请专科医生指导饮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