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麻醉鱼”视频引发了广泛关注——水产商户用所谓的“鱼麻药”让活鱼进入“休眠状态”。不少人在惊讶之余也心生疑虑:这鱼到底还能不能安心吃?到底是科技狠活还是常规操作?
![]()
图源:央视新闻
市面上的“鱼麻药”,主要成分其实是一种名为“丁香酚”的物质。据商家介绍,这类麻醉剂多用于长途运输或养殖基地,目的是降低活鱼在密闭环境中因缺氧或应激反应导致的死亡风险。使用后,鱼会进入暂时昏迷状态,药效一般2-3个小时,到达目的地后再苏醒过来,保持鲜活。
那么,丁香酚是否安全?食品工程博士、科普专家云无心也给出了答案。丁香酚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且我国法律法规允许使用的食品添加剂,广泛用于调味品、饮料和日用品中。
它提取自丁香花或丁香树的油脂,作为香料使用时,我国法规并未设定其用量上限,原则是“按需适量使用”。这是因为丁香酚作为一种香料,即便浓度高到消费者难以接受,也不会对健康构成威胁。
![]()
图源:央视网
从毒性角度看,丁香酚的急性毒性相对较低,比食盐强不了多少。有数据显示,实验鼠的致死剂量,丁香酚是每千克体重摄入2克多,而食盐则是3克多。如果不是短时间内大量误食丁香酚原液,不会造成危险。
与此同时,福建省南平市疾控中心对全省多个水产市场进行了为期三年的跟踪调查。结果显示,鱼体中丁香酚的检出率从2022年的58.14%上升至2024年的88.1%,但其总检出量仍非常有限。
![]()
图源:央视网
参与调查的南平市疾控中心理化检验主管技师洪臣熙表示,检测数值风险评估表明,我国成年人每日摄入的丁香酚最高仅为每公斤体重0.0331毫克,相当于一位60千克的成年人平均每日食用量为1.986毫克。
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委员会建议丁香酚的人体可接受日摄入量为2.5mg/kg体重。也就是说,一个体重为60千克的成年人每天吃150毫克以上的丁香酚才可能对身体产生危害——而这相当于一次性吃掉约75公斤的鱼!
所以,我国居民通过吃鱼摄入丁香酚的量,远低于人体可接受日摄入量。更让人放心的是,日常的蒸、煮、炖等烹饪方式能有效去除鱼体中残留的丁香酚。
![]()
图源:央视网
总之,从现有科学证据来看,“麻醉鱼”并不构成健康威胁,但丁香酚可以用于水产养殖、运输这一领域,尚无明文规定。事件发酵后,不少网友留言表示:“希望监管能跟上技术发展的脚步”。
因此,要让消费者真正安心,仍需行业透明运作与制度保障落地。毕竟,唯有信任不可辜负,唯有安全不可妥协。
农视点述评员 | 王会苹
责编 | 赵宁宁
主编 | 张 越
部分素材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
用温度融化数字,用视角剖析现实,让每一声叹息都被听见,每一份坚守都有回响。《农视点》,看懂生活褶皱里的光——这里没有宏大叙事,只有与你血脉相连、与时代共振的民生力量。
《农视点》属中央新闻网站农视网原创栏目
版权归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所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