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岛内选举一热,民进党的“反统一”就像定时炸弹一样准时引爆。
但问题是,这颗炸弹到底炸的是什么?是炸掉统一的可能?还是炸掉普通人对更好生活的期待?
这是周锡玮在最近一场论坛上提出的问题,看似简单,实则精准。这一问,不只是问给民进党,更是问给每一个在现实中感受到落差的台湾民众。
现实这几年变了,大陆的发展肉眼可见。上海地铁运营里程突破800公里,成为世界最长;高铁网持续扩张,城市更新的速度让外媒都忍不住点赞。
而对照台北捷运,仍停留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规模,覆盖率一成不变,更新计划一拖再拖。
连台湾网红“馆长”陈之汉都直言不讳:“台湾真的落后十年。”这不是哪一方在自夸,是身处其中的人对治理效率的切身感受。
民进党嘴上喊着“民主制度优越”,但眼下的台湾,公共建设老旧、民生停滞、年轻人薪资原地踏步,很多人看着大陆的变化,心里多少有些动摇。
但动摇归动摇,民进党却不允许你质疑。他们不是用数据说服你,是用意识形态压制你。
只要你提大陆的好,就会被贴上标签。这种做法,真的是“民主”吗?
2024年两岸贸易额接近2930亿美元,大陆连续21年是台湾最大出口市场。福建还专门推出28条惠台措施,从职业资格到金融便利,几乎全覆盖。
![]()
可民进党一边说“不能依赖大陆”,一边又默许台积电继续深耕大陆市场。
2024年,大陆新设台资企业比上一年还多,增长了1.6%。换句话说,台商早已在用脚投票。嘴上说要脱钩,脚却走得越来越近,这种撕裂感,民进党自己不觉得矛盾吗?
更讽刺的是,民进党把“统一”当成洪水猛兽,却闭口不谈大陆在民生领域的实际改变。
医保跨省结算、社保卡与台胞证功能打通、泉州试点健保报销“一站式”服务,这些都不是口号,是实打实的便利。
福建还推动台胞购房跨境支付,连生活的细节都照顾到了。
而岛内呢?高房价压得年轻人喘不过气,薪资十年没涨,连结婚都成了负担。可当有人提议看看大陆的做法时,民进党的第一反应却是打压声音,而不是反思自己。
再看安全议题,民进党口口声声说要“保卫和平”,可实际做法却是不断释放挑衅信号。赖清德提出的“17项策略”,看似是自保,实则加剧紧张。
美国在特朗普政府下大幅增加对台军售,这些武器不是用来“防御”的,是让岛内陷入更高风险的军备竞赛。
周锡玮当面问:“民进党到底要把台湾拖向哪里?是战场吗?”
这也是许多普通人心中的担忧。
大陆一直强调“和平发展”,军队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但民进党却执意走向对抗,究竟是谁在制造不安?
民进党反统一的根本,不是在反某种制度,是在反“失去话语权”。
过去几年,民进党频频出手打压参与两岸交流的企业,连参加两岸媒体峰会的台企高管都要被“查水表”。这种操作,和他们嘴里的“自由开放”完全背道而驰。
他们怕的不是对岸,是怕岛内的人看清现实。
统一不是一句口号,是过程,是融合,福建示范区的实践已经给出答案。
2025年上半年,有超过43万台胞从福建入境,数字背后是信任。
金马通电计划正在推进,民生项目接连落地。大陆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完善交流合作制度”,给台胞同等待遇,这是写进政策的承诺,不是临时热情。
民进党反的不是统一,是历史的必然。他们之所以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思考:“统一”带来的未必是失去,反而可能是另一种获得。
当生活变好了,当机会更多了,当出行、就业、教育、社保都打通了,那些曾被包装成“安全问题”的障碍,自然会被现实轻轻抹去。
周锡玮的这句发问,像一把钥匙,打开了长期被封锁的那扇门。
他没有喊口号,也没有立场先行,只是把问题抛出来,让每一个人自己去想。“反对统一”,到底反的是什么?是制度,是发展,还是某些人的权力幻想?
这场关于未来的讨论,不该被谁垄断。岛内民众应该有权了解完整的信息,有权比较不同的发展路径,有权为自己和下一代选择更踏实的生活方式。
民进党还打算用什么把人困在过去的幻象里?但更多的人,其实已经在往前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