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娃上周突然说‘活着真没劲’,我后背瞬间凉透。
![]()
”别急着骂一句“矫情”,WHO刚把10—19岁情绪障碍占比拉到42%,疫情后又再涨四分之一,数字背后全是活生生的孩子。
![]()
你盯着作业本,我盯孩子脸色——情绪暴躁或冷漠像开关一样来回切,多半不是青春期作妖,是大脑在报警。
北京儿童医院去年收过一批“肚子疼”娃,查遍B超没毛病,68%最后确诊焦虑抑郁,身体替嘴说话。
“没意思”三个字别当口头禅。
Nature子刊刚证实,持续两周兴趣掉线,抑郁前期命中率73%。
我试过一个笨办法:把娃最爱的乐高全部摆出来,他连拆袋欲望都没有,秒懂大事不妙。
短视频刷到手指冒烟也算信号?
教育部今年把“电子设备使用时间骤减”写进指南,反常即妖。
孩子突然不抢手机,可能连虚拟世界都懒得逃,情绪直接坠机。
别急着讲道理,先闭嘴。
![]()
JAMA去年给的方法特简单:每天20分钟不评判倾听,我憋得指甲掐掌心,结果娃把“怕考试”说成“怕地球爆炸”,焦虑值当场掉一半。
学校心理老师师生比1:500,轮号像春运。
我直接下载三甲医院做的“心晴”APP,三分钟自评量表,PHQ-9-A打分一目了然,比猜心思靠谱。
真到三级警报——三条信号挂身上超一个月,海马体已悄悄缩水8%。
我带娃去深圳新开的儿童正念中心,八周练完焦虑降55%,老师发一张“压力温度计”贴纸,现在娃每天给我报个1—10,比体温计还勤。
最后提醒一句:别等孩子“自己扛过去”。
抑郁不会长大就自动散场,它只会长大变成更大的抑郁。
今晚先试试20分钟闭嘴倾听,明早把乐高再摆一次,信号灯亮了就按级别找人,别赌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