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福建舰的电磁弹射轨道划破海平面,中美舰载机的代际之争已然进入白热化。令人意外的是,这场较量中最让美军难堪的并非隐身战机间的对抗,而是四代半舰载机的正面交锋——歼-15T与F/A-18E/F"超级大黄蜂"的对比结果,竟让美媒《军事观察》杂志给出了"全面落后"的残酷结论。
歼-15T机首那道斜切缩短的雷达罩内,藏着决定空战胜负的关键——第三代氮化镓有源相控阵雷达。这种雷达功率密度堪比五代机,对F-18E/F这类双发中型战机的探测距离达到250公里,能同时锁定8-10个目标。反观超级大黄蜂的AN/APG-79V4雷达,虽经氮化镓改造,但受限于砷化镓基底和较小天线孔径,对重型战机的探测距离仅200公里。这意味着在实战中,歼-15T可提前50公里发现敌机,完成导弹发射后,F-18E/F的飞行员或许直到导弹进入不可逃逸区才能察觉警报。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飞行性能的降维打击:2.4马赫碾压1.8马赫
作为双发重型舰载机,歼-15T先天具备高空高速优势。其2.4马赫的极速远超超级大黄蜂的1.8马赫,2万米的实用升限更形成居高临下的战术优势。加装先进电传飞控系统后,这款战机在近距格斗中展现出惊人灵活性,军事模拟数据显示其对抗F-18E/F的胜率超过70%。而超级大黄蜂因固定进气道设计,超音速飞行时极易失速,在遭遇歼-15T的高速突袭时几无还手之力。
![]()
image
导弹库的绝对优势:霹雳-17与鹰击-12组合拳
武器系统的差距更为悬殊。歼-15T可挂载射程200公里的霹雳-15远程空空导弹,以及性能更先进的霹雳-17超远程导弹,形成多层次打击网络。美军为对抗不得不搬出体型笨重的AIM-174导弹,这种临时解决方案严重拖累战机机动性。对海作战时,歼-15T搭载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和隐身巡航导弹,其突防能力令传统防空系统难以招架,而F-18E/F至今缺乏同类武器。
![]()
image
西太平洋上的实战验证:3分钟逼退超级大黄蜂
山东舰编队在西太训练期间的真实对抗,为理论对比提供了鲜活注脚。当歼-15与超级大黄蜂在50-80米距离上演"刀尖之舞"时,前者通过大迎角爬升和侧向机动牢牢掌握主动权。持续3分钟的交锋中,美军飞行员最终选择脱离接触,这个结果与美媒"歼-15T近战优势明显"的结论形成互证。
从雷达探测到导弹射程,从高空截击到近距格斗,歼-15T对F-18E/F形成全维度压制。这不仅是单机性能的胜利,更是中国航母作战体系进步的缩影。当空警-600预警机与歼-15T组成500公里空中警戒网,当鹰击-12导弹与东风弹道导弹形成立体反舰火力,美国海军不得不面对一个现实:其引以为傲的舰载航空兵优势,正在西太平洋加速消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