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1月,美国国务院一项新规引发全球哗然。根据内部文件披露,美国驻外使领馆被要求将肥胖及多种慢性疾病列为签证审查的“高风险因素”,甚至以“可能增加公共医疗负担”为由,系统性拒签体重超标者。
根据新规,签证官需对申请人进行“健康风险评估”,重点筛查肥胖症(BMI≥30)、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及精神障碍等。文件明确指出,肥胖者因“患病概率高、医疗成本不可控”,即使当前健康状况稳定,仍可能因“潜在公共负担”被拒签。
更荒诞的是,政策要求签证官评估申请人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若随行子女或父母患有慢性病,即使申请人自身健康,也可能因“未来照护责任”被贴上“高风险”标签。
![]()
根据疾控中心(CDC)2025年数据,超42%的成年人符合临床肥胖标准,严重肥胖比例达11%。若以新规自查,至少1亿美国人可能被视为“潜在公共负担”。然而,政府对本土肥胖问题却束手无策:特朗普政府虽推出“减肥药降价计划”,将诺和诺德的Wegovy和礼来的Zepbound价格压至每月350美元,但仅惠及参保人群,未参保者仍需支付高额费用。
“这就像要求客人必须身材苗条才能进入你家,但你自己家里却堆满垃圾食品。”联合国人权高专办发言人如此讽刺。
![]()
新规迅速引发国际反弹。欧盟27国联合发表声明,谴责美国“将健康标准武器化”,违反《国际移民权利公约》中“不得因健康状况歧视移民”的条款;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担忧此举将引发“健康筛选竞赛”,导致全球移民体系碎片化;发展中国家则指责美国“以健康为借口,行保护主义之实”,阻碍人才流动与技术交流。
在亚洲,印度、中国等肥胖率较低的国家虽受直接影响较小,但学者警告,美国此举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
新规已引发多起法律挑战。美国公民自由联盟(ACLU)代表多名被拒签者提起诉讼,指控政府“违反宪法平等保护条款”;国际移民组织(IOM)呼吁成员国抵制美国“健康筛选标准”,并推动建立“无歧视移民框架”。
对于普通申请者而言,赴美前需准备的不仅是签证材料,更是一份“健康证明”。一位计划赴美留学的中国学生自嘲:“现在不仅要背雅思单词,还得每天计算卡路里,生怕超重被拒。”而在这场政策风暴中心,自由女神像的火炬依然高举,但照亮的或许不再是“疲惫贫困者”,而是“健康精英”的未来——一个以身材定义价值的危险世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