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支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组已经进驻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这事儿从三月中旬悄悄开始,持续到月底。短短几周时间里,这些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陪同的暗访,发现了5800多项安全隐患,其中有188项被认定为重大事故隐患。每个地方的工作组大概驻扎一周,由国务院安全委员会相关单位负责人带队,动作很利落:今天才把抽查名单给地方,沿路还会随机拦下检查,给基层没留“应付”的时间。
查法简单粗暴但很有效:翻材料、看账目、进现场、对当事人做点对点问话。队伍里还有行业专家,不光找问题,还给技术性意见,能现场指出风险和整改方向。拿山东那次来说,在某项目部的地下车库里巡查,看到积水里泡着电缆,照明竟然是220伏的电线泡在水里。更离谱的是,现场有人把另一根电线随手接到开关上,想着能解决问题——专家当场指出这种“临时凑合”是极其危险的,把问题和整改要求都记下来了。说白了,不是没人会看,而是长期习惯了图省事、图快活。
这轮巡查盯的层面挺广。除了看文件有没有、台账是否齐全,组里更愿意走到现场去逆着查,追责任链有没有断点。对以前查过的问题会有“回头看”,看看当初承诺的整改到底有没有落地。像那种表面上封了口,但实际里又冒出新隐患的地方,不少。还有一些治根的工作也被放进清单里,比如三年行动推进情况、重点行业的全链条整顿、企业复工复产时的安全保障。重点不只是查出问题,而是看地方是不是把安全当成日常管事,不是一检查就临时补补丁。
现场画面有些扎心。上海黄浦区一个市政吊装工地,吊车边上没有任何隔离警戒,吊车司机舱旁边有人摆桌子打扑克牌;脚手架的连墙件整层没装,脚手架与外墙之间没有横向防护,随时可能出事。安徽一家化工新材料企业,装车鹤管旁边放了自来水龙头和铁桶,现场有人往水桶里直接兑甲醛,既没防护也没测温。甲醛本身有毒又可能放热,这种兑水操作一但温度升高就可能发生危险,专家当场提出警告并写入记录。看到这些画面,很难不觉得心头一沉——安全不是细枝末节能省的。
群众的线索在这次暗访里起到关键作用。各组都公布了举报电话和邮箱,收到线索后会迅速派人核实。山东那组在三个地市连续抽查了77家重点单位,居民报了149条线索,现场核查出200多项问题。3月21日,安徽那组接到群众举报后立即派专家查证,最后在化工企业现场发现上面提到的隐患。所谓“群众眼睛雪亮”,这次确实验证了这点:不少长期被忽视的问题,都是从民间线索里被拎出来的。
巡查组也特别在意那些“应付式整改”的举动。车库里把另一根电线随手接上的事例,就是典型代表。检查不仅是把问题列清单,更是看地方是不是把安全当常态化治理,还是一碰检查就临时补救。为了把好做法分享开,巡查组把现场看到的有效办法整理出来,便于其他地方参考,别老是各自为阵、各自摸索。
制度层面也跟上了脚步。4月29日,新印发了《安全生产考核巡查办法》,把这类明察暗访的程序写进了制度里,让这套“不提前通报、不陪同、随机抽查”的方法有了规矩可循。巡查的脚步并没有停,热线和邮箱的线索仍在涌入,专家和工作组还在全国各地走动,下一个被抽到的地方谁也说不准。
看着这些被查出来的细节,很多人会觉得意外:怎么会有这么松懈的地方?其实问题的存在往往不是一朝一夕,更多是日积月累、习惯成自然。既然查出来了,就得按程序处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