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小巷深处,秋叶弘道的小超市货架上,10枚鸡蛋标价225日元(约13元人民币)的标签格外刺眼——这个价格已是年初的2倍。这位经营三十年的老店主面对食用油"三连涨"通知单,不得不取消延续十年的优惠活动。这一幕正在日本全国上演:小麦粉同比跳涨6%至每吨5.2万日元,白糖黄油涨幅达10%,连最基础的大米价格也维持着去年同期两倍高位。
![]()
打开百度APP畅享高清图片
image
这场食品通胀风暴直指日本农业政策的结构性缺陷。2018年废除的"减反政策"本意是放开大米生产限制,但六年过去,日本大米产量不增反降。东京大学农业经济学教授铃木指出,长期通过补贴强制调控供需的政策,导致市场失去弹性缓冲。当2024年夏季遭遇歉收时,日本超市迅速出现"限购一袋"的米荒,暴露出过度保护下产业抗风险能力的缺失。
![]()
image
禽流感疫情比往年提前一周爆发,给脆弱的供应链再添重击。北海道养殖场扑杀令下,鸡蛋价格曲线陡峭上扬。更严峻的是,日元贬值使进口饲料成本飙升,日本国产猪肉、乳制品价格随之失控。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显示,日本食品价格指数已创七年新高,但超市经营者秋叶的困境在于:"营业额跑不赢原材料涨价的速度"。这种定价权的彻底丧失,折射出日本农业对进口原材料的深度依赖。
![]()
image
危机正沿着产业链向下游蔓延。东京丰洲市场的金枪鱼均价单日暴跌24%,鲍鱼价格较去年同期缩水三成。专营中国市场的北海道海产公司已解雇20名员工,长崎县桥口水产预计损失数亿日元。更惨烈的是日料店的倒闭潮——中国79324家日料店中,深圳2000余家门店集体遭遇客流量腰斩,部分经营者不得不撕下"日料"标签转向烤肉经营。
![]()
image
从田间到餐桌,日本正为多年政策失误付出代价。当秋叶面包房的小麦粉进货单第三次修改价格时,这位老商人苦笑着对熟客解释:"涨价实在是无奈之举"。这句话或许正是日本食品产业困境的最佳注脚——在保护主义温床中成长的农业体系,终究要面对全球化市场的残酷检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