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处于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飞通道,是候鸟迁徙的重要停歇地与越冬地,为长途跋涉的鸟类提供了关键觅食和休憩的场所,这里有我国首个滨海湿地类世界自然遗产地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作为全球候鸟迁徙路线上至关重要的“加油站”,盐城见证着濒危鸟类种群的稳步恢复。
截至2025年越冬鸟类调查结束,盐城市野生鸟类记录共计23目73科447种,占全国鸟类种数的29.48%。盐城582公里的海岸线和沿海滩涂,每年迎来超过300万只候鸟在这里停歇,其中,在此越冬的野生丹顶鹤种群数量达400到600只,成为全球瞩目的“候鸟国际机场”。勺嘴鹬、东方白鹳、小青脚鹬等珍稀鸟种被记录到的数量屡创新高。
丹顶鹤飞抵湿地珍禽保护区越冬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丹顶鹤已陆续飞抵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启新一年的越冬季。
记者在保护区核心区看到,这里滩涂辽阔、生境多样,芦苇荡、盐蒿地、浅水区和小微湿地交错分布,吸引了众多候鸟栖息觅食。丹顶鹤多以家庭为单位活动,步履优雅,在滩涂与浅水区自由觅食。
![]()
近年来,随着生态保护力度加大,不仅丹顶鹤数量回升,东方白鹳、麋鹿等珍稀物种也频频现身,呈现出鹿鸟共生、生机盎然的湿地画卷。
被救助丹顶鹤YC257的返乡之路
去年12月17日,曾有一只受伤的丹顶鹤被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救治后放归,一年过去了,它现在情况怎么样,飞抵了哪些地方,我们一起来看。
去年12月17日,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接到附近村民电话,发现一只受伤丹顶鹤,便立即赶往现场进行救治,经过精心照护,这只丹顶鹤体质基本恢复正常。10天后,这只被标记环志YC257的丹顶鹤被成功放归,并且融入鹤群。
![]()
今年春季候鸟迁徙季,YC257跟随大部队北迁。半年后的10月17日,工作人员在内蒙古科尔沁发现了YC257的身影,并且在它的身边发现了另一只丹顶鹤一直相伴,疑似组建家庭。越冬季来临,YC257携手同伴又开启了迁徙,这也是它今年的“返乡”之旅。
![]()
在北斗卫星定位追踪器的监测下,一条返乡路线被清晰标记出来:
- 10月18日,YC257于开始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东乌珠穆沁旗出发南下,迁徙了100公里后进行短暂休息。
- 10月26日继续南下,10月27日到达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库伦旗库伦镇。
- 10月28日到达辽宁盘锦。
- 10月29日到达河北省唐山市。
- 2天后,它继续飞行,于10月31日到达山东东营,目前在东营已停留14天。
“黑鸢5号”已如期归来
同样还有一只曾在江苏南京被救治的候鸟——“黑鸢5号”这几天也如期归来,这只曾受助于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后又放归的猛禽,今年又带着GPS定位“小书包”跨越2925公里,平安飞回了温暖的南京越冬。
眼前这只在南京长江沿线上空盘旋的猛禽,就是备受关注的黑鸢5号。根据红山森林动物园监测数据显示,它在今年10月17日顺利抵达南京,完成了今年的南迁之旅。与前两次迁徙相比,今年的黑鸢5号愈发“沉稳”,选择了由辽东半岛最南端的老铁山穿越渤海海峡的路线——这是跨海距离最短,也最省力的迁徙路径。而在今年春季北上时,它更是首次重复了去年的飞行路线。三年来,它从一只受伤的亚成体,成长为经验丰富的“迁徙老手”,用如期而至回应了南京市民的牵挂。
![]()
如今,黑鸢5号的迁徙轨迹不仅牵动着市民的心,更成为科研的宝贵资料。此外,黑鸢5号是雌性还是雄性?黑鸢又是如何繁育后代的?
![]()
科研团队表示,他们已掌握黑鸢5号在北方繁殖地的轨迹数据,分析了其活动范围、移动频率和驻巢时间等特征,但关于它的性别,还需进一步科学论证。目前,关于黑鸢的各项科研工作正在持续推进中。
10只人工繁育丹顶鹤放归大自然
如何恢复珍稀鸟类种群数量、保护它们的栖息地,是无数科研工作者在研究的课题,其中,野化放归也是一项重要工作。在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野生丹顶鹤飞抵越冬地,此时,也是丹顶鹤野化放归的好时机。就在昨天(11月14日),又有10只人工繁育丹顶鹤经过野化训练后放归大自然。
随着运输箱的打开,10只丹顶鹤轻盈地踱出,因为是经人工孵育,跟人类亲近,这些丹顶鹤在开箱之后,一度还围绕在工作人员身旁。经过反复几次的引导,它们终于振翅飞向空中。此次放归的丹顶鹤都戴上了环志和卫星跟踪器,工作人员后续将对其觅食、生存、繁殖和迁徙状况等进行长期的跟踪监测。
![]()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中心负责人 赵永强:给它装了环志,而且我们是佩戴了红色的叫旗标,红色的旗标因为放到野外去之后很醒目,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腿上的环志,而且环志上面带了编号,例如说YC,盐城开头。另一个腿上是装的一个叫卫星跟踪器,它的供电是通过太阳能,可以进行不间断地进行后续的跟踪。
![]()
为扩大丹顶鹤种群数量,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1986年开始人工繁育丹顶鹤,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各类技术难题的突破,目前保护区繁育的丹顶鹤超300余只。而保护区每年都选择在这个时候进行放归,其实有更多的考量。
![]()
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研究中心负责人 赵永强:主要是让它们能够尽快地融入到刚刚迁徙来盐城沿海越冬丹顶鹤的野生种群里面,充分地进行一些交流。
![]()
今年夏季,保护区工作人员在野外监测到15只小鹤出生,这是保护区连续9年发现野化放归丹顶鹤自然孵化成功。随着越冬丹顶鹤的到来,保护区正持续开展人工繁育丹顶鹤野化放归工作,让它们能够适应野外生活,来年能踏上北迁之路。
能吃会藏的“大嘴鸟”——卷羽鹈鹕
在江苏盐城的另一处湿地条子泥湿地,卷羽鹈鹕如约而至。这些鸟中“大个子”在一群候鸟中格外突出。
这几天,生态摄影师李东明总要带着装备,深入黄海湿地深处,在不打扰的情况下,用长焦镜头去寻觅和捕捉新到的贵客的踪影。从11月初开始,李东明陆续记录到卷羽鹈鹕迁徙到条子泥湿地。
![]()
生态摄影师 李东明:我们在条子泥湿地记录到卷羽鹈鹕的种群数最高纪录是93只,卷羽鹈鹕最大的特点是展开双翼能达到三米到三米五左右,而且它是一个很庞大的鸟种。
![]()
镜头里的卷羽鹈鹕,看似跟鹤的大小差不多,其实它是一种大型水鸟,属于鹈鹕科。成年个体体长可达160-180厘米,体重可达15公斤。当你看到卷羽鹈鹕时,一定会被它们那长而粗壮的喙,也就是“大嘴巴”所吸引:宽大的嘴呈铅灰色,上下嘴缘的后半段均为黄色,前端有一个黄色爪状弯钩。它的下颌上有一个橘黄色或淡黄色、与嘴等长且能伸缩的大型喉囊。这一独特的结构是捕捉和储存食物的利器,所以它们又赢得了一个更响亮的外号——“大嘴鸟”。
![]()
生态摄影师 李东明:我们开玩笑地叫“大嘴吃天下”。它集体觅食的时候,嘴巴全在水里,像网兜一样,它一口气最少能吞一两公斤肯定没问题,所以这个鸟的特点就是大,能吃。这两天已经达到了53只。
![]()
东台条子泥湿地与卷羽鹈鹕的首次结缘是在2014年,当时记录到的数量较少。随着湿地保护不断加强,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来此栖息和越冬的卷羽鹈鹕数量逐年增加。包括卷羽鹈鹕、勺嘴鹬、小青脚鹬、东方白鹳、黑脸琵鹭、火烈鸟等珍稀鸟类在内,目前已记录到418种鸟类前来停歇、繁殖和越冬。(央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