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玩世代
随着动画电影《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定档,曾经被视为“二次元荒漠”的北京,也早早换上《鬼灭之刃》“痛城”皮肤。
从朝阳公园贝壳剧场集章打卡、到三里屯太古里随手拍、THEBOX朝外主题“痛地”、再到北京西单大悦城的限时快闪……这还不算上瑞幸、必胜客、KEEP、雀巢咖啡的品牌联名花式套餐,衍生周边店铺密集上架的手办谷子。
电影院线也重拾了久违的人气。线下观影团爆满,不少粉丝身着cos盛装观影。零点场里挤满了刚下班的“牛马”和学生党。
“上一次这种热闹程度,还是2023年《灌篮高手》上映”。二次元们又给了圈外人一点小小的震撼。
据猫眼专业版数据,该片首日票房1.17亿元、上映后1天破2亿,并以极快的速度拿下中国影史进口动画电影预售票房冠军。
一部《无限城篇》带动了“全城无限联动”,看买集吃喝打卡游逛玩,展现出强大号召力和情绪激发能量。动漫顶流IP有何魔力?
一部电影开启“痛城时间”
电影定档的消息在粉丝圈炸开了水花。一条官宣定档微博,几个小时内,转发量就迅速破万。“粉丝们口口相传”推动市场波澜。
此前《鬼灭之刃无限城篇》已在日本本土、北美连续刷新多项纪录,并跻身2025年全球票房榜前五。花旗研报预计,该片在中国有望超越《铃芽之旅》(8.07亿元),成为日本动画在国内市场的新纪录保持者。多家媒体指出,鬼灭电影能否达成10亿美元级,中国票仓是关键。
不少粉丝在社媒上热切讨论“票房预测”,比业内还关心市场成绩。尽管漫画结局已广为人知,但还是有很多人为爱再次花钱走进电影院——有人是为了在大银幕上重温热血;有人是为了补偿支持正版;还有人单纯是想透过大荧屏与角色们再相遇。
这种观影“情绪”更直观地反映在了周边销售上。“刚刚上映第一天,诸多IP周边的销售表现挺好的,有些已经断货了”。从爆米花桶、到小挂件、立牌等都被粉丝所追捧。为承接热度,各大院线也借鉴了日本市场的“特典营销”模式:推出不同版本的观影场次、限定周边,以此拉动粉丝复看。
影片上映前,万达率先官宣特典活动,全国300家万达、寰映直营店同步换装;影院大头贴机上线《无限城篇》专属相框设计;推出两弹周边活动,包含主题杯桶、吧唧与海报,上市即热销。
这些联动狠狠拿捏了粉丝兴趣,让万达系拿下了该片28%份额,零点场场均观影达到82人,总上座率4.1%,特典活动场次上座率52.4%,人气创新高。
不过真正的气氛才刚刚蔓延全城,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深圳等多个城市长出了“痛楼”“痛地”“痛商场”。奇萌盾甲旗下IP空间运营品牌钝感光波,开设了三场特别快闪,上海静安大悦城、杭州工联CC、深圳前海壹方城,还有主题车巡游。ULTRIZON奥创视界则在上映日同步于48城的54家商场落地主题快闪。
上海百联专门推送了一项鬼灭专题周:从官方新品、到主题餐厅、再到“痛楼”打卡,周边商品琳琅满目。一些博主还整理规划出来了“一条全城巡礼打卡路线”。线下形成了强参与氛围。
这种声势也让“圈外人”能感受到气息。在定档微博话题下的评论区,提到最多的是“瑞幸和鬼灭的联名”。其中也有普通消费者拿着联名杯“凑热闹”发图,进一步扩大了话题热度。
瑞幸此次联动上线了贴纸、亚克力立牌、冰箱贴、吧唧等周边,其中定价229元、8杯组合套装一度引发粉丝圈千层浪——单杯约30元,远高于品牌此前主打的9.9元区间。有人觉得“被背刺了”,认为定价过高、“表示劝退”,但仍得到一些“谷圈人士”支持。保守估算,线上渠道销售达成千万级不在话下。
对爱好者而言,“观影+收集”早已一体化,这些限定周边有不可替代的情绪价值,因此咬咬牙也会买下。有粉丝甚至一次性买了五张票,为了收集周边“买了又买“,她还在社群里相约观影,分享联动情报,“大家一起参与”。
这也是动画电影展现出的独特“魔力”。电影不再是单纯的“观影”,而是延展出多元商业与生活切面,形成一套由情绪驱动、共同参与、多元体验形态的集体狂欢。
超级IP的商业引擎
为什么鬼灭IP电影有如此能量?
离不开漫画动画沉淀和前作《无限列车篇》电影的口碑。鬼灭已经在国内形成了稳定粉丝群体,社媒口碑持续发酵。综合票房、周边渗透、跨年龄层受众、社会文化影响力来看,鬼灭在日本已经达到了国民级。其商业价值超过常规动漫范畴。
![]()
(图注:《无限列车篇》公映带动周边商品、漫画原作、动画系列等门类扩大)
鬼灭IP本身就代表着日本动漫产业商业机器下的成果产物。但这并非一蹴而就。
2016年,漫画家吾峠呼世晴在《周刊少年Jump》开始连载时,没人能预料到这部作品能改写市场格局。当时鬼灭漫画连载早期表现平平,后来随着剧情张力爆发、角色张力拉开,漫画人气也奇迹般逆转,从谷底攀升到榜单前列。不过放在集英社旗下IP芸芸中,鬼灭漫画表现仍算不上顶流。
真正的转折是动画的推出。动画制作公司飞碟社ufotable操刀,高制作水平和视觉冲击力让作品迅速破圈。动画热播甚至反哺了漫画热度,销量快速破亿。这一速度甚至超过了集英社的王牌IP《航海王One Piece》。日本出版界封其为“鬼灭现象”。
动画制作中,飞碟社大规模使用了3D camera、以及“招牌特效”粒子光效等,这些技术应用为故事注入了灵魂;密集的打斗场面和动作密度,把一部深夜档动画拉到了“剧场版水准”。
尤其是第19话特别篇,被观众“封神”。其中大量长镜头打斗、逐帧特效,被广泛解析讨论,引发社媒传播裂变。这一集也成为动画的超级爆点,至今B站的动画弹幕中还飘满了“经费持续燃烧”。
2020年电影《无限列车篇》登上大荧屏,影响力再次跃迁——它以317.2亿日元的票房成绩,超越了宫崎骏的《千与千寻》,一度登顶日本影史票房冠军。
如今,《无限城篇》将这股热潮推向新高,在中国内地预售即破亿元,创下系列开画新纪录,上映首周末的11月15日独揽7成以上票房。在北美,它同样登顶非英语片票房冠军。《鬼灭之刃》劈开了一条“低开高走”的逆袭之路。
得益于《无限城篇》的全球亮眼表现,版权方及发行方索尼两次上调了全年盈利预测。索尼特别提到,《鬼灭之刃》的“火车头作用”;在2025 Q2,该影片所属的业务板块,Visual Media & Platform营业收入年同比增长21%,经营利润增长28%。
索尼在开发思路上做“改良”,与漫威宇宙异曲同工,将剧场版拆分为“篇章式”递进:多轮票房销售、多轮宣发热潮、多轮周边销售,以此延长市场周期、最大化IP销售收益。
索尼通过旗下影视娱乐Sony Picture以及其收购的流媒体平台Crunchyroll,几乎垄断了《鬼灭之刃》新剧场版的全球发行业务。索尼旗下的Aniplex掌控了该片的音乐、发行以及手游开发等衍生业务,横向拓宽变现通路。
在中国市场,猫眼娱乐主导了该片在内地的引进。有业内推测,猫眼以约7000万人民币买断该片内地放映版权。以花旗研报,假设该片票房达到10亿,那么预期利润在1.08亿元至2亿元。可谓“入股不亏”。
受益于近期多部IP电影定档消息,多家上市影视公司股价迎来一波上涨。
业内对鬼灭电影抱有期待。一方面,上映前期佳片空窗,为这部作品留足蓄力空间。另一方面,鬼灭电影本身的IP影响力和受众基本盘。综合数据统计和研报分析,鬼灭早期动漫以20岁年轻人为主,但电影系列观影群体大幅拓宽了群体范畴,新受众不乏30岁甚至40岁,在日本已经达到了全民级、趋向于家庭型。“鬼灭类偏热血番,这也是国内市场比较接受的主题”。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仍然是一部“粉丝向”电影,“有观影门槛”。另有粉丝指出会先补番再看电影。这或意味着吸引泛观众“破圈”并不容易。
无论如何,鬼灭电影展现出的情绪带动效应,至少给冷淡的院线市场送去一束暖光,也让市场看到二次元IP的能量。过去,动画电影更多是靠粉丝圈层或是家庭观众支持,但像《你的名字》《铃芽之旅》等作品,其票房已经能和真人大片正面PK。今年春节档“封王”的《哪吒2》,展现出独特的讲故事能力和文化共鸣。这些都在反复印证,动画电影也能打破圈层壁垒,走出一条价值新路,凭实力“上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