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爪哇北岸最近在演一出人跟大海抢地盘的戏,比短视频里的灾难片还让人捏把汗。
一边是海水跟饿极了似的吞村庄、毁工厂,一边砸800亿美元建500公里海堤硬刚,可这堤真能挡住不断上涨的海水吗?
![]()
先说说这麻烦的根在哪儿,不是海水太凶,是人把地下的水抽太狠了。大地被抽得没了劲儿,海水自然就趁虚而入,这才是真正的问题。
过去十年,三座村庄直接被海水吞了,去年又一座没了,百余户人只能离开住了一辈子的地方。
![]()
以前晒渔网的场子、孩子跑着玩的小路,现在全在海水底下。更吓人的是,15年里德马克的岸线退了近5公里,算下来每年被吞300多米,每12天就少一块足球场那么大的地。
居民穆罕默德・卡里斯可太有发言权了,跟海水斗了大半辈子,最近十年却越来越力不从心。
![]()
每天都在跟大海搏斗,稍微松口气,它就占了你的地,他说,一到雨季更糟,洪水能连淹好几周,家里床脚常年泡在水里,出门都得靠木筏。
自2015年起,这儿的地就算贱卖也没人要,谁愿意买一块随时可能被淹的烫手山芋啊?
![]()
企业也没好到哪儿去,Sayung工业区以前多热闹,机器声能传好几公里,现在只剩潮水拍混凝土的哗哗声。
厂房的铁门锈得焊死了,商铺玻璃上积满灰,电子、家具、纺织这些产业的供应链,被洪水反复打断。
![]()
老板们不是在加固厂房,就是守着抽水机昼夜排水,可生产计划还是说乱就乱,根本没法稳定。印尼也不是坐以待毙,拿出了两套办法,一边硬来,一边巧干。
硬来的是政府的大工程。普拉博沃政府搞了个终极方案,重启巴登到格雷西克的500公里巨型海堤,还专门成立了管理局管这事儿,整个项目要花800亿美元,目标是护住5000万人的家。
![]()
可800亿不是小数,印尼财政扛不住,就想搞公私合作,现在中国、荷兰、日本的投资者都表达了兴趣,而且不搞一刀切,会按各地的地形、需求调整设计,免得建出一堤适百地的笑话。
其实这不是第一次动手,佐科威政府时期就有个试点。赛马郎到德马克的26公里高速,首段6.67公里跟海堤合建,现在完成度已经超45%。
![]()
施工时最费劲的是插几百万根竹桩,得穿透几米厚的软泥,还得精准控制深度,不然撑不住混凝土堤。巧干的是当地村民的办法,比政府的硬堤细腻多了。
在Sayung,村民没光靠混凝土,搞了个混合型海堤,把工程和自然修复结合起来,在堤边种红树林、恢复潮间带。
![]()
一年间,他们就种了200万棵红树林,这些树的根像小爪子似的抓着土壤,还能滤掉海水里的泥沙,不光能防侵蚀,还能给鱼虾安家,比纯混凝土堤多了层生态缓冲,靠谱多了。
他们说,光靠海堤根本没用,要是还没完没了抽地下水,地面接着沉,再高的堤早晚也成了低于海平面的墙,海水照样从底下钻进来。
![]()
还有学者担心,混凝土堤会挡着潮间带的水流,破坏红树林生态,渔民可就惨了,他们靠海吃饭,生态一毁,渔获量跟着降,生计都成问题。
我觉得,这800亿更像个应急补丁,真要解决问题还得治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