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刚达成停火协议的黎巴嫩南部不太平。
周一到周二深夜,好几处地方突然燃起野火,火光冲天地在社交媒体上刷了屏。
最让人揪心的是巴卡辛松林,这片中东最大的林子,足足有几百公顷,是黎巴嫩的“绿肺”,大家都怕它毁在火里。
![]()
更让人紧张的是,有传言说火是以色列空袭引起来的,恐慌情绪一下子就蔓延开了。
在长期有冲突的地方,看到黑烟就往军事行动上联想,其实挺能理解的。
毕竟停火后,以色列还在对黎巴嫩部分地区空袭,说是要打击真主党武装。
大家心里都绷着一根弦,一有风吹草动,自然会往最坏的方向想。
但这次的情况,还真不是传言说的那样。
![]()
谣言飞遍全网,真相藏在无人机镜头里
打破谣言的是一位叫拉米・里兹克的无人机摄影记者,他是杰济奈地区的,说话很有分量。
他直接在社交媒体上澄清,说巴卡辛松林根本没事,火没烧到核心区域。
本来想跟着传言骂两句的人,看到他的消息后,都慢慢冷静下来了。
里兹克后来接受采访时说得更详细,起火点根本不在巴卡辛松林里,而是在附近的阿拉伊村私人土地上。
![]()
火势虽然一度逼近松林边缘,但没真正波及林子主体。
至于起火原因,他推测要么是有人故意纵火,要么就是谁疏忽了留下的隐患,跟以色列空袭半毛钱关系都没有。
不过他也没否认以色列军事行动的影响,说贾尔马克、马哈茂迪耶这些地方的火,确实是空袭引起来的。
但巴卡辛地区不一样,去年冲突的时候都没遭过空袭,现在也是安全区域。
![]()
这个澄清很重要,既没回避军事行动的存在,也没让松林背“被空袭烧毁”的黑锅。
火情其实很快就控制住了,巴卡辛附近的火周二中午就灭了。
另外舒夫区、伊克利姆・哈鲁布地区也着了火,好在有黎巴嫩军队帮忙,消防员很快稳住了局势,冷却余烬的工作一直做到周三。
当地政府也挺给力,已经计划好11月22日和29日组织补种,想把受损的植被赶紧恢复过来。
![]()
现在社交媒体上的信息太杂了,尤其是冲突地区的事,情绪化的内容比事实传得快多了。
大家看到就转发,根本没时间核实,谣言自然就越传越广。
里兹克这样的现场观察者太重要了,他们的发声,能帮大家拨开信息的迷雾。
战火没烧到的地方,气候危机正在逼近
虽然这次松林侥幸躲过一劫,但黎巴嫩的森林,其实一直处在危险当中。
![]()
战争带来的威胁是直接的,空袭可能引发火灾,还会让生态保护的资源被分散,巡护森林、建防火设施这些事,都没法好好推进。
但比战争更隐蔽、更长期的威胁,是气候变化。
这些年黎巴嫩的天气越来越极端,干旱的日子变多,下雨也没个准头,气温还一个劲上升。
森林里的树木含水量越来越低,一点火星就可能酿成大火。
![]()
这次阿拉伊村的火,不管是人为纵火还是疏忽,能烧起来并且差点蔓延到松林,跟干燥的环境也脱不了关系。
巴卡辛松林不光是面积大,生态价值也特别高。
它能固土、涵养水源,还是很多本土动物的栖息地,比如斑鸠、松鼠这些小家伙,都靠这片林子生存。
而且它还能吸收二氧化碳,是重要的碳汇。
![]()
但黎巴嫩整体的森林覆盖率本来就不高,这些年还在慢慢减少,巴卡辛松林可以说是弥足珍贵。
如此看来,保护这些森林,光靠灭火和补种还不够。
短期得把火灾预警做得更到位,比如用无人机多巡巡护,结合气象数据早点发现隐患。
还得好好宣传,让大家别随便扔烟头,别在林区用火,减少人为疏忽引发的火灾。
![]()
长期来看,得把森林保护放进冲突后重建的计划里,多争取点国际环保组织的支持,种点耐旱耐火的树。
其实不管是导弹的尾焰,还是没熄灭的烟头,对一棵长了上百年的松树来说,结果都是一样的,都是毁灭。
在冲突间隙,大家总想着关注战争的走向,却容易忽略这些沉默的森林。
它们在炮火和气候危机的夹缝里挣扎,守护着最后一点绿意,这份坚持其实挺不容易的。
![]()
说到底,这次巴卡辛松林火灾的辟谣,不光是还原了一个事实,更让我们看到了冲突地区生态保护的困境。
信息甄别很重要,别让谣言误导了判断;而守护绿意更重要,这是不管有没有冲突,大家都该共同承担的责任。
希望黎巴嫩的这些百年松林,能在各方努力下,躲过一次又一次的危机,一直茂盛地生长下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