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中旬,布鲁塞尔在一次欧盟财长会议后发出的信息,乌克兰的财政命脉再遭重击。
负责经济事务的欧盟委员东布罗夫斯基斯公开表示,在不动用被冻结俄资产收益的前提下,欧盟难以继续以大规模借款的方式支持乌克兰。
这并非一次临时调整,而是标志着长达三年的财政支持体系出现根本性断裂。欧盟提出的“替代方案”是以冻结俄罗斯资产的利息收益来填补援乌缺口,但这套机制既不稳定也不可靠。
比利时的 Euroclear 清算系统是俄资产主要托管机构之一,比利时和欧盟层面已经启动将部分利息收益用于援乌的机制,但在是否进一步扩大动用范围上,仍面临德国、匈牙利等成员国的保留意见,担忧由此引发长期的法律和金融风险。
欧盟官员私下承认,这种收益型机制只能勉强维持有限开支,远不足以替代2023年那种每季度数十亿欧元的直接拨款。而一旦尝试动用本金,不仅在法律层面存在巨大障碍,还会撼动欧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稳定地位。
这一系列变化意味着,乌克兰今后将不得不在“有息少供”与“法律风险”之间寻求残存的财政输血。战争未歇,而输血管道已断。
![]()
国家预算崩盘:财政战败正在全面展开
乌克兰财政部和 IMF 的公开数据都显示,战后几年乌克兰国家预算对外部融资的依赖度持续攀升,2024 年的外部融资需求就达到四百亿美元左右,其中欧盟提供的贷款是最重要和最稳定的来源之一,而这些资金大多用于非军费开支:公务员工资、养老金、电力补贴、学校运营、基础医疗等。
乌克兰的战时经济已无法独立支撑国家运转。2022 年乌克兰 GDP 一度暴跌近三成,此后虽有一定恢复,但整体经济规模仍明显低于战前水平,税收系统严重缩水,国内债务市场基本丧失独立融资能力。而欧盟贷款一旦中断,乌政府在货币发行、外汇干预和支付系统等方面将面临全面危机。
IMF对乌克兰设定的援助条件也不断提高门槛,从2024年起便要求其提高税收透明度、削减社会补贴、控制预算开支,这本就与乌克兰维稳战时民生的现实需求相冲突。而今,断供更让乌方连基本维持都成问题。
战争打到现在,乌克兰的财政系统已非简单透支,而是遭遇结构性瘫痪。援助一停,国家财政“停摆”将不再是危言耸听。
美国转向:军援商业化,信用账期断裂
乌克兰失去的,远不止欧盟的贷款。美国的援助模式越来越接近“商业化供给”。自2025年初特朗普政府上台后,华盛顿对以美国联邦预算出资的新一轮对乌军援明显收紧,更强调通过由欧洲盟友出资、美国提供装备和服务的方式推进援助,特朗普本人多次强调,美国不会无限期“埋单”。
即便在拜登政府执政末期,美国对乌援助也已呈现“信用账期+延迟交付”特征。2023年之后的数十亿美元军援大多以“军备贷款”形式存在,其中大量装备从未交付,甚至部分武器“账上有名、库里无货”。《华尔街日报》在2025年初曾报道,五角大楼一度将2024年承诺的火炮与导弹订单延期至2026年后履约,理由是“产能重组”。
如今的特朗普政府干脆切断政治责任链,只保留“商业交易窗口”:乌克兰如需补给,须通过第三方融资或自筹外汇付款。这种模式等于承认美国已不再承担乌克兰战争的“财务共担”。
更关键的是,美国国内对继续援乌已形成政治共识裂解。《政治报》《国会山报》多次引述共和党议员表态称,泽连斯基政府“既低效又贪腐”,继续投入资金“不符合美国国家利益”。
在这一语境下,泽连斯基“要援助”的声音已从“战地总统的请求”变成“政权求生的敲门砖”。
反腐清算:外部审判已绕开泽连斯基
援助崩溃、账期冻结的背后,是对乌克兰政治中枢的不信任。11 月,一起围绕乌克兰能源部门的大案把泽连斯基重新推上风口浪尖。乌克兰国家反腐局(NABU)和特别反腐检察署(SAPO)对商人季穆尔·明迪奇及其同伙发起“迈达斯行动”,指控其在国家能源合同中通过回扣牟利,涉案金额被估算在一亿美元左右。多家欧洲媒体指出,明迪奇曾是泽连斯基早年的商业伙伴,这让案件天然带上了“直指总统圈层”的政治色彩。
这起案件并非孤立事件。自全面冲突爆发以来,围绕军购、能源和重建项目的反腐调查此起彼伏,外部援助方越来越把“反腐表现”视为评估继续拨款与否的重要指标。
更讽刺的是,这场清算发生的时间点,恰恰是在西方宣布暂停援助之后。当援助账单变成“坏账”,当战争看不到胜利,西方决策体系开始从“道义支持”转向“政治止损”。而反腐,成为西方收回信任、削弱泽连斯基权力的工具。
自全面冲突爆发以来,乌克兰国防与安全高层多次调整:从前任国防部长列兹尼科夫到乌梅罗夫,再到 2025 年接任的什梅加尔,以及国家安全与情报系统中多名关键官员被免职或调任。频繁的人事变动,在外界看来既是战时压力的结果,也折射出泽连斯基在权力核心中的空间被不断重新划分。
而在西方舆论场上,泽连斯基的形象也悄然生变。从“自由捍卫者”变为“财政黑洞管理人”,他已难再获得同样的话语资源。
战争未终,账目先算
财政断供、军事商业化、反腐突查,三股压力最终汇聚成一个共识:泽连斯基政权的“任务周期”正在被判定为过期。
《法国世界报》在11月社论中称,“乌克兰需要的是一种更能被西方信任的重建式领导。”《经济学人》则指出,“泽连斯基已无法整合战时权力,也无法主导战后秩序设计。”这些表态不是偶然,而是反映了一场舆论建构的方向性转弯。
战争已进入第四年,西方战略界开始讨论“后泽连斯基时代”。换句话说,政治接班者的选择已被摆上桌面。
如果说2022年的目标是“阻止俄罗斯”,2023年的目标是“支撑乌克兰”,那么2025年的现实便是:“如何收手、如何推责、如何换人”。
在这一逻辑中,泽连斯基最可能的下场并非“被推翻”,而是“被置换”:保留表面合法性,撤换实际权限,最终逐步淡出政治一线,成为“失败联盟”的历史标志。
乌克兰财政战败的终局已然启动。没有援助的战争,是空转的毁灭;没有信用的总统,是消失的符号。泽连斯基的困境,正是西方甩锅机制全面运转的副产品。当战争从焦土走向算账,一场“精致的卸责工程”已悄然展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