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流量时代,不少人都纷纷加入其中,除了内容外还需要各种设备,直到配齐所有东西后才发现已经入坑了。作为数码PU主的我就是,每年都会更新换代一些设备,虽然流量没做起来,但已经置办了好多设备,比如拍摄主要用到的是手机或相机,口播视频还要有一个必不可少麦克风,其次就是补光灯了。
在这些东西中,我经常迭代的产品竟然是麦克风,之前试过几款过入门级的有线和无线的麦克风,对我来说室内使用居多,环境安静收录清晰的声音没问题。可是在室外噪音环境下使用,入门级的麦克在音质、降噪功能和续航方面就有点弱了。
![]()
那么从几十块到上千元,哪一款更适合你呢?如果你正想入手的话,可以先看看我最近体验的这一款,南卡QMic无线领夹麦克,它号称是千元级的配置,但只要几百多的价格,那实际表现如何,下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
先从最硬件配置说起。当我打开它的第一眼,就被那个1.3英寸彩色触控屏所吸引了,相比我那个一拖一无线麦来说,瞬间感觉南卡QMic麦克风一拖二的更加专业了,而且更加直观的显示对新手很友好。不仅如此手指只需轻触,就能实现调节音量,降噪模式,查看电量实时等状态。我曾经就遇到过,拍摄完发现没有声音的尴尬,从我的经验来看,它能减少传统麦克风的盲录、误调等问题,减少了错误,提升工作效率,避免重新补录浪费时间。
![]()
![]()
无线麦克风最重要的还是音质表现,能否达到千元专业级水准呢,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参数。QMic采用48KHz采样频率+24Bit位深度的组合,是当前录制领域的黄金标准,南卡重点在于第三代VLA人声建模引擎,它将80Hz~8kHz人声频段拆解为8个结构层级,通过多维语音识别算法实时识别说话者性别、语调、语速等特征。
![]()
![]()
当然只有在实测中才能体会到,如官方所显示男声低频区间的70Hz~120Hz次谐波通过V-Boost虚拟低频算法得到动态补偿,解决了传统无线麦"低频发虚"的通病;而高频部分则通过智能频响曲线调整,使女声的清亮感与乐器泛音得到完美保留。还有双核DSP架构,一核负责精准湮灭环境噪声,另一核实时修复人声,这种并行声学架构在实测中实现了算力与纯净度的双重进化。
![]()
![]()
对于户外博主收音来说,最看中的就是降噪效果。南卡Qmic麦克风在这方面也是下足功夫,采用百万级语音样本训练,独立建模环境噪声与人声特征,在路边嘈杂场景中开启降噪模式可过滤90%以上环境噪音,人声保留度高达95%。配合风噪识别系统,在5级大风天实测中,深度模式配合频段级抑制与波形修复技术,使户外大风环境下录音清晰度明显提升。
![]()
![]()
在使用场景方面,轻度模式保留环境氛围,适合课堂、会议等需要环境音的场景;深度模式则针对直播、采访等,需要绝对人声清晰的场景。
![]()
![]()
还有一也是选无线麦克风要关注的点,传输稳定性和续航时间的考验。据了解南卡Qmic是有鲸语技术,支持250米远距离收音,蓝牙5.2芯片确保低延迟至15ms,在地铁实测中,即便周围有密集人流与电磁干扰,仍能保持稳定连接。而在续航方面也是给力,单接收端6.5小时续航,配合充电仓可扩展至24小时,平时我工作使用时长都是在1~2小时,妥妥的足够用了。
![]()
![]()
![]()
值得一提的是它还有很多贴心的细节,比如配备了防风毛衣,监听耳机,手机转换头以及磁吸的佩戴方式,适应场景更多。单声道/立体声双模式录制、一键混响特效、6dB安全音轨实时备份等功能,满足从直播混响到专业录音的多场景需求。
![]()
![]()
最后也要说下几点不足的地方,如果用在手机上使用,需要转接头+接收器在手机上比较大会不方便,不如直接蓝牙连接方便,而在相机上就很高级了。还有整套充电仓略大,希望下一代可以再小一点,这对旅游、记录生活时携带会更加省空间。
![]()
在深度体验后,我觉得南卡QMic无线领夹麦克风适合大部分人群,对于追求专业音质、智能操作与高性价比的用户来说,它绝对是一步到位的收音解决方案,到旗舰级6mm电容拾音单元、360°全指向性收音设计、实时监听耳返,24小时综合续航等功能。南卡又推动了无线麦克风的进步,它用亲民的价格提供了专业级的配置,诚意满满的南卡QMic用实力证明,会成为今年Vlog/直播用户的性价比新宠。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