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对俄罗斯的石油制裁即将生效,中国、印度、土耳其等购买俄罗斯海运石油最多的几个国家都开始逐步调整政策,防止美国制裁波及自身。
比如国际媒体注意到,中国这一段对俄罗斯石油的需求开始降低,与此相对应的是,对中东石油的购买量开始增加。
![]()
11月12日,据路透社援引一个油轮统计数据报道,中国在11月刚过去几天内,大幅减少了对俄罗斯石油的购买,取而代之的是大量进口沙特的原油。
数据显示,11月迄今,中国每天从俄罗斯进口92.6万桶原油,而10月份,我们每天从俄罗斯进口原油平均为145万桶。换句话说,如今的进口量比上月减少了36%。
![]()
与此同时,中国炼油厂增加了从沙特的原油进口:每天预计达到178万桶,而10月份每天平均大约120万桶。换句话说,如今每天增加进口大约50万桶,基本上就是从俄罗斯减少的进口量。
为啥少买俄油?不是不想要,是怕踩美国制裁的“雷”
国内炼油厂突然给俄油“砍单”,最直接的原因就一个:美国针对俄罗斯能源的新制裁要来了,这把刀已经架到了脖子上。
![]()
特朗普政府最近推出的制裁说是“史上最严”真不算夸张,不仅把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苏尔古特石油公司这两大油企拉进黑名单,连183艘专门运俄油的“影子油轮”都点名要罚,以前能豁免的能源支付渠道也被堵死了。
对咱们国内的炼油厂和贸易公司来说,这风险真不能大意。要是不小心和被制裁的俄企、油轮扯上关系,美国的“二级制裁”一落地,搞不好就得被踢出国际金融圈,以后做国际贸易都难。
虽说中俄之间有西伯利亚力量管道这种“保底”的供应渠道,但管道运量就那么大,短期内填不上海运的缺口,更没法完全替代海运来的原油。
![]()
做生意的都明白,明知道前面有坑,肯定不会硬往里跳,先把风险高的采购降一降,等局势明朗了再调整,这才是稳当的做法。
可能有人会问,印度不还在猛买俄油吗?这就没法一概而论了。印度的国有石油公司专挑没被制裁的俄企进货,而且现在俄油折扣从以前的每桶11美元涨到19美元,便宜得让人动心。
但咱们中国企业的顾虑更多——中国跟全球产业链的联系比印度紧密多了,一旦被美国制裁波及,损失的可不只是买油的利润,整个外贸生意都可能受影响。
![]()
所以这次少买俄油,不是“弃俄”,顶多算是“避避风头”,等制裁的细则和影响摸清楚了,采购量随时能调回来。
沙特为啥能接上?价格给够诚意,货还管够
俄罗斯这边刚少供,沙特立马就能顶上,这种“无缝衔接”可不是运气好,全是硬实力撑着。
![]()
首先得说价格,沙特阿美虽然11月刚涨了对亚洲的油价,但12月初就赶紧宣布,2025年1月对亚洲的售价要降——光是阿拉伯轻质原油就每桶降了80美分,最后定价比阿曼/迪拜的均价还高0.9美元,这明显是给足了优惠,就想趁着咱们调整供应链的时候,把市场份额攥得更紧。
更重要的是,沙特的油“管够”。作为欧佩克的“话事人”,沙特虽然跟俄罗斯一起搞自愿减产,但手里一直留着不少闲置产能。
11月初欧佩克+刚说要把每天220万桶的减产延续到12月底,沙特转头就能给咱们加50万桶的日供应量,这调节能力可不是一般产油国能比的。
![]()
而且中沙之间的供油渠道早就磨得很顺了,从沙特油轮靠港,到海关清关,再到运到炼油厂,整个流程熟门熟路,炼油厂不用重新适应原油品质,也不用临时找运输公司,切换起来一点不费劲。
广东海关的数据更能说明问题:2024年前11个月,广东从沙特进口的原油占了全省进口量的32.5%,妥妥的第一大来源国。
这意味着沙特本来就是咱们的“主力供应商”,这次增加进口只是“加量”,不是“换新人”。
![]()
反观其他产油国,要么产能跟不上,要么运油的船不够,要么跟咱们的合作渠道还没打通,根本没法像沙特这样随叫随到。说白了,不是咱们非选沙特不可,是只有沙特能接得住这么大的缺口。
背后的算盘:买油从不用“一棵树上吊死”
把俄油的减量刚好换成沙特油,看着是简单的“一减一加”,其实藏着咱们能源安全的大战略。
![]()
国家发改委早说过,中国的能源进口从来都是多渠道的,就算某个来源出了问题,也绝不会影响国内供应。
这次的调整就是最好的证明——36%的降幅看着挺吓人,但因为沙特及时补位,国内炼油厂没断过原料,加油站的油价也没波动,这就是“弹性供应”的好处。
![]()
这种调整也是在平衡风险。一方面,咱们没像西方那样彻底放弃俄油,只是减少了风险最高的海运部分,既给了俄罗斯面子,也保住了两国的能源合作根基;另一方面,通过增加沙特进口,进一步巩固了和中东的关系——要知道,中东可是咱们原油进口的“压舱石”,光沙特一家就占了咱们进口量的两成以上。
这种“不把鸡蛋放一个篮子”的思路,早就写进了《2023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里,核心就是要让能源供应链“抗造”,不管外界怎么变,咱们都能稳住。
![]()
更妙的是,这步棋还兼顾了生意和外交。从生意角度说,沙特油品质稳定,调价也灵活,刚好符合炼油厂的需求;从外交角度说,沙特是中东的关键角色,深化能源合作能帮着“一带一路”在中东走得更稳。
再看美国,虽然想靠制裁逼咱们疏远俄罗斯,但咱们通过“换来源”的方式,既没踩制裁的红线,也没顺着美国的意思来,等于在大国博弈里走出了一条“中间路”——既保护了自己的利益,又不得罪任何一方。
说到底,11月的原油采购调整,既不是“亲沙远俄”,也不是“怕了美国”,就是咱们能源安全战略的日常操作。
![]()
对一个每天要烧上千万桶原油的大国来说,买油从来不是“选朋友”,而是“建体系”——这个体系得能扛住国际制裁,能应对价格波动,还能顶住地缘冲突的影响。
这次俄油少了、沙特补上,不过是这个体系经历的一次小测试,结果很清楚:不管外面风浪多大,咱们的能源饭碗,从来都端得稳稳的。
信息来源: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