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家好,我是小李。最近我留意到全球金属市场的一则公告,透出几分“负隅顽抗”的气息。
2
伦敦金属交易所突然终止所有非美元计价的金属期权交易,人民币、欧元等结算货币被全面排除在这座百年金融平台之外。此举既无公开征询意见流程,也未设置过渡期,官方以“流动性不足”为由解释,但在业内人士眼中,更像是掩饰真实意图的说辞。
3
这一看似强硬的举措,实则是美元主导体系在面对世界多极化经济格局演变时的焦虑回应,其引发的连锁效应正悄然重塑全球金属贸易的运行逻辑。
![]()
4
伦敦“一刀切”
5
在我看来,伦敦金属交易所此次行动堪称一种“自残式防御”。
6
作为曾经掌控全球金属定价权的核心枢纽,该机构百年运作的基础,正是建立在“美元计价+全球保税仓储”这一绑定机制之上,成为美国资本操控资源流向的关键抓手。
7
当美联储处于降息通道时,廉价美元涌入市场推升金属价格;一旦进入加息周期,资金迅速回流本土导致价格崩塌,美国投资者便能趁低价收购海外矿产与冶炼资产。
![]()
8
这种依附于美元潮汐的盈利模式,在全球经济重心转移的当下,已显露出结构性脆弱。
9
如今的伦敦金属交易所早已不复昔日辉煌,香港、新加坡等地的新兴交易平台不断吸纳交易流量,而英国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持续弱化,迫使这家老牌交易所只能通过进一步强化美元绑定来维持生存。
10
然而,货币结算的本质应是促进贸易便利,而非构筑金融壁垒。
11
强行关闭非美元通道,表面上巩固了美元的垄断地位,实际上暴露了旧有秩序的深层危机:当金融定价脱离实体需求支撑,再精密的制度设计终将失去根基。
![]()
12
更耐人寻味的是市场的即时反馈:禁令发布仅两小时后,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迅速封涨停板,而伦敦市场美元合约则出现明显下挫。
13
这种截然相反的价格走势,与其解读为短期情绪波动,不如视为全球市场对两种定价机制的信任抉择。
14
毕竟,任何交易平台若长期脱离真实商品流动与产业需求,终将难以为继。伦敦的“筑墙”策略,反而促使更多国际交易商重新审视单一美元体系所蕴含的风险。
![]()
15
中国话语权
16
伦敦决策层显然误判了一个根本问题:他们混淆了“交易场所的规则制定权”与“实体经济的需求主导权”。
17
真正决定大宗商品定价走向的,从来不是交易所的技术系统,而是全球最大生产者和消费体的实际需求,而这恰恰是中国当前最坚实的底气所在。
18
我认为,许多人只关注中国庞大的进口数据,却忽视了背后的本质转变:中国不再是被动采购的终端买家,而是具备将原材料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的“制造中枢”。
![]()
19
全球近一半的新增精炼铜消耗、七成稀土氧化物产量、超过半数的电解铝产能,这些数字背后,是中国高度整合的工业链条。
20
从港口卸下的金属原料,经由全天候运转的生产线,最终变成出口全球的电动汽车、高速列车、储能电池,构建起难以复制的产业生态。
21
在绿色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优势愈发凸显,锂、钴、镍等战略资源的增量需求,绝大多数源自中国市场。
![]()
22
全球矿业巨头心知肚明,即便华尔街交易屏闪烁不停,真正影响其营收曲线的,是中国产业链的订单节奏。
23
当买方体量足以左右卖方存亡时,结算方式自然由买方主导。
24
这并非强制施压,而是市场规律的自然演进,正如此前荷兰阿斯麦试图限制芯片设备出口时,中国凭借稀土供应链的控制力掌握主动,其本质皆源于产业实力带来的议价能力。
![]()
25
人民币破局
26
面对伦敦金属交易所的封锁,人民币不仅未被削弱,反而迎来加速拓展的窗口期。
27
这背后既有中国提前搭建的“人民币跨境交易网络”发挥支撑作用,也有国际市场对高效结算体系的自发选择。
28
香港金融管理局推出的千亿元人民币贸易融资安排,为金属交易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迪拜商品交易所正研究推出人民币计价期货产品,并计划将交割仓库设于杰贝阿里港,实现中东资源与中国需求的直连对接。
![]()
29
更为关键的是,市场正在自主构建新的定价路径:中东Alfanar铜材厂已正式通知中国供应商,后续采购将以人民币结算,价格参照上海期货交易所而非伦敦市场。
30
目前全球约三成金属长期供应协议采用人民币计价,其中中东与非洲地区的转换速度尤为显著。
31
人民币的兴起,并非刻意挑战现有体系,而是国际市场对“更稳定、更便捷交易机制”的理性选择。
32
过去必须依赖美元中介完成“二次清算”,如今海外买家可直接使用人民币采购中国生产的金属产品,规避换汇成本与汇率波动风险。
![]()
33
中东及非洲资源国长期不满美元结算带来的“隐性剥削”,美元汇率剧烈起伏常致其出口收益大幅缩水,而人民币结算所提供的稳定性与效率,恰好满足其核心诉求。
34
在我看来,全球金属市场正逐步形成“双轨并行”的新格局:
35
一轨是以伦敦为中心、脱离实物交割的美元金融博弈场;另一轨则是以上海、迪拜为节点、服务于真实贸易往来的人民币现货体系。
![]()
36
结语
37
货币体系的变迁从非朝夕之功,但方向已然明确。
38
当越来越多跨国企业发现,采用人民币结算能够无缝接入全球最完整的制造业网络,单一美元定价机制的边缘化趋势将不可逆转。
39
这场始于伦敦的货币角力,或许将成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契机。
![]()
40
而真正的驱动力,并非地缘政治对抗,而是全球经济权力向东方迁移的历史潮流,是产业实力决定资源配置权的底层逻辑。
41
美元或许能屏蔽伦敦交易系统的界面,却无法阻止苏伊士运河上满载人民币计价金属的货轮驶向东亚港口,更无法改变企业追求低摩擦、高效率交易的根本动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