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第一反应就是焦虑,觉得自己是不是得了胃癌的前奏。其实你不是所有感染幽门螺杆菌的人都需要立刻治疗。
![]()
有些情况下,反而不治比治更合适,弄清楚这个逻辑,比盲目吃药管用得多。幽门螺杆菌是个顽强的家伙,它能在胃酸里生存,还能靠着一个“螺旋推进器”钻进你胃黏膜底下躲避攻击。它的确和胃炎、胃溃疡、胃癌关系密切,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一出现就要被消灭。
根据2023年发表在《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的一项研究,中国成年人中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为44.2%,而真正因此发展成胃癌的比例却不到1%。这就像街上有很多车,不代表你每次出门都会被撞。
有一种情况很常见,体检查出感染,但本人完全没有任何不适,也没有胃病家族史。这类人群如果贸然吃药除菌,反而可能打乱胃里的菌群平衡,出现腹泻、肠道菌群失调等副作用。
![]()
我们在临床上常说,幽门螺杆菌不是洪水猛兽,更像是个不好相处的室友,你得看住它,但不一定非得赶走它。
还有一种情况,是老年人群体。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体检时发现幽门螺杆菌阳性,但几十年来肠胃一直挺好,也没过胃镜发现溃疡或异样。对于这些人,我们往往会建议暂缓治疗。
一方面,除菌需要服用四联药物,对肝肾代谢能力本就退化的老人是种负担;另一方面,除菌成功率在高龄人群中本就偏低。根据《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年的一项数据,70岁以上人群除菌成功率仅为62.5%,远低于年轻人的82.3%,治疗的收益和风险不成正比。
![]()
还有一种特殊的情况是孕妇或者备孕女性。幽门螺杆菌的除菌药物中,有些成分对胎儿是潜在有害的。这时候,我们绝不会建议病人仓促用药,而是等到产后或哺乳期结束后再评估,是否有除菌的必要。
与其冒险吃药,不如做好观察和胃部保护措施。只要没有胃溃疡或消化不良的明显症状,孕期延后治疗是安全的。你可能会问,那到底哪些人真的该治呢?有明显胃痛、嗳气、消化不良的人,做胃镜发现胃炎、溃疡的患者,尤其是有家族胃癌史的,不能拖。
还有一种情况叫MALT淋巴瘤,这是幽门螺杆菌引起的一种胃部淋巴系统疾病,虽然罕见,但一旦发现,那是必须马上除菌的。这时候幽门螺杆菌就不是“室友”了,是“搬进屋的坏人”。
![]()
很多人对幽门螺杆菌的害怕,其实来源于对胃癌的恐惧。但根据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发胃癌患者中,真正由幽门螺杆菌引发的比例约为55%,也就是说,还有45%的胃癌患者根本没感染这个菌。
反过来看,感染的人里,只有大约1%终生会发展为胃癌。所以不是有菌就等于有癌,这中间还有很多变量。我们在门诊经常碰到患者问,医生啊,我查出来阳性了,家人都劝我赶紧吃药,我到底该不该吃?
这个问题的答案永远不是“赶紧”或者“不吃”,而是“看你现在有没有症状、有没有胃部异常、有没有高危因素”。医学从来不是一刀切的答案,而是适合你个人的判断。我们会结合你的胃镜结果、年纪、身体状况,甚至你生活的环境、饮食习惯一起来看。
![]()
有些人查出幽门螺杆菌后,开始疯狂吃清淡、忌口、喝各种草药,其实这并不能除菌。幽门螺杆菌没有那么怕你吃点辣,也不会因为你多喝点粥就自己跑掉。它是靠药物打击的,不靠“养”就能消除。
但如果你没有相关症状,那就没必要自乱阵脚,生活照常,定期复查就是对自己最好的保护。再说个大家容易误解的点,很多人以为只要家里有人感染,全家都要除菌。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幽门螺杆菌主要通过口口传播,比如共用餐具、不注意卫生。
但它并不是一传一百的超级病毒。如果家人中其他人查出来是阴性,那就没必要一起吃药。倒是日常生活中,分餐制、使用公筷,这些才是预防再次感染的重点。
![]()
有研究发现,即便除菌成功,在两年内复发的比例仍达20%,尤其是生活习惯不注意的人群。所以比起一味强调“除菌”,我们更看重的是你是否能理解这个菌的本质,它不是一个非打不可的敌人,而是一个要你冷静处理的变量。
有时候,我们更担心的是患者的心理压力。很多人查出后焦虑睡不着,反复上网搜各种“幽门螺杆菌吓死人”的帖子,越看越怕。其实真正吓人的不是这个菌,是你对它的误解和夸大。如果你没有明显症状、体检也没有发现胃部结构异常,就勇敢一点,听医生评估,不要被恐惧绑架。
现在的医学不是把所有人都归为一类,而是强调个体化治疗。不是你有菌我就让你吃药,而是看你这个人现在是什么状态、未来的风险有多大、我们要不要现在就动手。你要相信,专业的判断比搜索来的信息更可靠。
![]()
写到这儿,如果你是刚查出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朋友,别急着吓自己一跳。先看看你有没有胃病症状,有没有家族史,有没有做过胃镜,有没有怀孕或准备怀孕。如果都没有,那你很可能是属于那三种可以暂缓处理的情况之一。医生不是怕你治,是怕你不分轻重乱治。
当然了,如果你实在拿不准,也欢迎找专业的消化科医生做个详细评估。很多时候,一个胃镜的结果,比你担心半天都更有参考价值。我们不怕你多问,只怕你不问就自己吓自己。
![]()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参考文献 1.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23年第43卷第10期.幽门螺杆菌感染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2.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年第41卷第3期.老年人幽门螺杆菌除菌疗效与风险分析 3. 国家癌症中心.2024年中国胃癌发病及危险因素年度报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