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出生率逐年下降,他们在怕什么?

0
分享至

近年来,从放开生二胎到鼓励生三胎,现在你生多少胎估计他们不会限制你了,说不定还有多胎鼓励政策,为何会这样?

出生率逐年下降。

最急的是哪些人?

国家与中央政府,他们是最终为国家长远发展负责的主体,其焦虑源于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年轻人是消费、创新、创业和缴纳社保的主力。年轻人持续减少,意味着国内市场萎缩、劳动力成本飙升、社会活力下降,直接威胁经济增长。

现行养老金体系本质是现收现付,即工作一代养退休一代。出生率下降导致未来缴钱的人越来越少,领钱的人越来越多,体系面临巨大缺口甚至崩溃风险。

老龄化社会意味着巨额的医疗、护理等社会保障支出,将给国家财政带来空前压力。人口总量下降和老龄化会削弱国家的国际影响力、创新能力和国防潜力。

近年大量在职的公务员,事业单位,和他们请的临时工,人口再少会面临无人可管,无人可服务的尴尬境地。


许多地方的财政已经高度依赖土地出让金和房地产相关税收。出生率下降意味着房地产需求枯竭:房子的根本需求是人。长期来看,购房刚需人口持续减少,将动摇地方政府的财政根基。

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的规划是基于人口预测的。生源不足已导致大量幼儿园、小学关停,前期投资浪费,未来规划陷入困境。


年轻人他们是感受滞后但最终受害最深的群体。

老后破产风险:当他们退休时,将面临养老金替代率大幅下降、社会养老资源(如护工)极度稀缺且昂贵的窘境。

不堪重负的“夹心层”:作为上有老下有小的一代,他们需要承担更重的税负和社保费用来支撑庞大的养老体系,同时抚养自己的孩子,个人压力巨大。

相关行业与企业,母婴、教育、童装等行业:市场从源头开始萎缩,整个产业链面临生存危机。

所有依赖增长的企业:劳动力从人口红利”变为人口赤字,用工成本持续上涨。同时,国内消费市场从增量竞争变为存量甚至缩量竞争,企业增长变得异常困难。

那为什么当年要实施计划生育?

回到20世纪70-80年代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其决策有当时看似紧迫的逻辑:

经济原因:缓解人口与资本的紧张关系
新中国成立后,经历了人口高速增长期。当时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农业国,经济基础非常薄弱。过快的人口增长意味着:

稀释有限资源:国民收入的大部分必须用于满足新增人口的生存需求(温饱),导致用于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的积累资本严重不足。

延缓经济发展:当时认为,控制人口数量是快速实现资本积累、将资源集中于工业化的重要手段。

粮食安全压力:在农业生产技术落后的年代,人口增长远超粮食产量增长,引发了对大规模饥荒的深切担忧。

就业与住房压力:当时城市的就业岗位(主要在国有集体单位)和住房资源完全由国家计划分配。庞大的待就业青年潮(如知青返城)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安置压力。

政治与战略原因:强国梦的急切路径

急于摆脱贫困落后:在当时的认知水平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被视为一条能快速提升人均GDP、实现国富民强的捷径。

国际环境压力:当时中国与西方世界差距巨大,有一种强烈的“被开除球籍”的焦虑感,迫切需要采取一切可能的手段加速发展。

用今天的眼光看,计划生育政策带来了巨大的人口结构后遗症(如性别比失衡、老龄化加速等),这也是当前政府急于扭转生育率的原因。

然而,历史评价不能脱离当时的情境。在当时的认知局限和特定国情下,决策者认为这是在“短期内可能阵痛,但长期对国家生存发展必要”的艰难选择。它是在资源极度匮乏时期,为应对生存危机和追求工业化原始积累而采取的一项极端措施。

今天,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面临的已是如何应对低生育率陷阱的挑战。这正说明了人口政策的复杂性和时代性,没有一个政策能一劳永逸,必须根据社会发展阶段动态调整。

如今国家发展到现阶段,进入世界大舞台主角色的关键时刻,正是需要大量人口,大量人才作为后盾的时候。80后,90后,00后,努力吧,尽量多生几个;3个少了点,4个刚好,5个以上不会嫌多,为国家,为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吧!

以下这位来自广西的梁二哥,49岁了才生的第一胎,到现在70多岁生了15个孩子,40以下未婚的少男少女们,你们努力吧,为时不晚,以后你们也能像他那样子孙满堂!


多子多福的家庭

声明:取材网络、谨慎鉴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年轻时帅气,凭《雍正王朝》“十三爷”成名,如今59岁的他怎样了

年轻时帅气,凭《雍正王朝》“十三爷”成名,如今59岁的他怎样了

娱人细品
2025-11-15 14:08:23
陈思诚荣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导播把镜头切到了佟丽娅,她礼貌满分

陈思诚荣获金鸡奖最佳导演,导播把镜头切到了佟丽娅,她礼貌满分

五四观娱
2025-11-16 00:06:06
新疆年轻人,为什么不信伊斯兰教了?

新疆年轻人,为什么不信伊斯兰教了?

混沌录
2025-11-15 00:09:02
7轮10分!世界杯扩军后,他们反而出局了!无缘连续参加3届世界杯

7轮10分!世界杯扩军后,他们反而出局了!无缘连续参加3届世界杯

小火箭爱体育
2025-11-16 11:23:57
Respect!东契奇:裁判不想把球送给我们但字母哥抢过来 我很尊敬他

Respect!东契奇:裁判不想把球送给我们但字母哥抢过来 我很尊敬他

818体育
2025-11-16 14:57:00
李兰娟提醒:5种鱼容易导致孩子白血病,妈妈们购买时需警惕

李兰娟提醒:5种鱼容易导致孩子白血病,妈妈们购买时需警惕

一口娱乐
2025-11-15 13:38:51
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董亦军突发疾病去世,中央政法委发文号召学习

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董亦军突发疾病去世,中央政法委发文号召学习

澎湃新闻
2025-11-15 10:34:28
3-0!亚洲之光杀疯了:4场不败挺进世少赛16强,韩国0-2提前回家

3-0!亚洲之光杀疯了:4场不败挺进世少赛16强,韩国0-2提前回家

侃球熊弟
2025-11-15 23:26:23
赵薇断腕早离婚,佘智江锒铛入狱,黄有龙的“正路”能走多远?

赵薇断腕早离婚,佘智江锒铛入狱,黄有龙的“正路”能走多远?

豆腐脑观察局
2025-11-15 20:20:03
短跑名将梁小静右肩伤势严重,退出全运会女子百米金牌争夺,葛曼棋陈妤颉分列前两名轻松晋级

短跑名将梁小静右肩伤势严重,退出全运会女子百米金牌争夺,葛曼棋陈妤颉分列前两名轻松晋级

鲁中晨报
2025-11-16 13:21:19
辞去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当选国际乒联副主席 得票率91%断崖领先

辞去中国乒协主席!刘国梁当选国际乒联副主席 得票率91%断崖领先

风过乡
2025-11-16 08:19:22
比亚迪远程锁死印度电动大巴!看清印度宰客套路让其如意算盘落空

比亚迪远程锁死印度电动大巴!看清印度宰客套路让其如意算盘落空

诗意世界
2025-11-15 11:01:48
最后时刻放弃得分机会,艾顿为不理解NBA杯的分差规则道歉

最后时刻放弃得分机会,艾顿为不理解NBA杯的分差规则道歉

懂球帝
2025-11-16 05:29:07
西班牙王后女保镖火了!1 米 8 口袋鼓出棱角,腰部发力走路帅到犯规

西班牙王后女保镖火了!1 米 8 口袋鼓出棱角,腰部发力走路帅到犯规

草莓解说体育
2025-11-15 06:44:50
谢震业、陈佳鹏、严海滨折戟男子百米预赛,广东队陈冠锋晋级

谢震业、陈佳鹏、严海滨折戟男子百米预赛,广东队陈冠锋晋级

南方都市报
2025-11-16 13:41:43
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中国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武统、和统都没希望了?台湾军事专家:中国已经走上了第三条路

顾史
2025-11-09 18:02:22
北京人快不用下厨了!机关食堂开放,价位让菜市场都慌了

北京人快不用下厨了!机关食堂开放,价位让菜市场都慌了

小李子体育
2025-11-16 13:02:02
太缺钱了!港府将手伸向死人...

太缺钱了!港府将手伸向死人...

港港地
2025-11-15 11:05:00
太有爱了!姚明带女儿回苏州探亲,父女散步姿势神复制网友看呆

太有爱了!姚明带女儿回苏州探亲,父女散步姿势神复制网友看呆

篮球国度
2025-11-16 10:56:06
终究是纸老虎!豪华之师不敌东道主丢金,李梦6中1,郑薇用兵神奇

终究是纸老虎!豪华之师不敌东道主丢金,李梦6中1,郑薇用兵神奇

萌兰聊个球
2025-11-15 21:35:54
2025-11-16 15:24:49
石辰搞笑日常
石辰搞笑日常
让音乐充实你的心灵
244文章数 16944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头条要闻

毛宁援引《中日联合声明》 发英日双语海报提醒日方

头条要闻

毛宁援引《中日联合声明》 发英日双语海报提醒日方

体育要闻

最佳新秀候选!2028美国男篮有他一个位置

娱乐要闻

宋佳二封,易烊千玺拿奖张艺谋乐开花

财经要闻

涉三宗罪 释永信被批准逮捕

科技要闻

谁在炒作全固态电池?

汽车要闻

"冰彩沙"全配齐 红旗HS6 PHEV预售17.88万起

态度原创

本地
手机
艺术
时尚
公开课

本地新闻

沈阳都市圈“冷资源”点燃“热联动” “组团”北上“圈粉”哈尔滨

手机要闻

小米之家重返法国巴黎,首店开启试营业

艺术要闻

耗资17亿!中国最“丑”建筑?不,这是最硬核的!

提升冬日幸福感的8件小事,放松又治愈

公开课

李玫瑾:为什么性格比能力更重要?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