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曾经万人争抢的二三十层电梯房,如今为何成了难以脱手的“烫手山芋”?
2
2020年,福耀玻璃创始人曹德旺在公开场合断言:“高层住宅迟早会出问题”,此言一出立刻引发全网热议。当时多数人不以为然,甚至嘲讽他“不懂楼市逻辑”。
3
五年过去,现实却悄然印证了他的判断:部分城市高层房价跌幅超过三成,全国重点城市二手房挂牌总量突破200万套,其中高层占比超六成,大量房源长期滞销。
4
那些曾被视为资产保障的高楼住宅,为何一夜之间失去了吸引力?
![]()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5
曹德旺预言成真
6
2020年的一场房地产论坛上,曹德旺直言不讳地指出:房子不过是钢筋水泥的堆砌物,本身不具备增值属性,炒得再高也终有回归的一天。
7
他特别强调,动辄二三十层的高层建筑存在巨大隐患,未来居住体验和安全风险都将暴露无遗。
8
一旦发生轻微地震或火灾,高层反而成为最危险的选择,底层住宅或将重新受到青睐。
9
然而彼时楼市热度正盛,购房者排队抢购新房,开发商连夜调价加推。
10
售楼处人潮涌动,全款优先、内部认购、关系托门路买房屡见不鲜,高层住宅被包装成现代化生活的象征。
11
业内不少人私下议论,一个做汽车玻璃的企业家,哪懂房地产的运作规律?
12
网络舆论更是冷嘲热讽,称其“酸葡萄心理”,认为他是眼红别人赚快钱。
![]()
13
那时几乎所有人都坚信房价只涨不跌,笃定自己不会是最后接盘的人。
14
谁又能料到,短短五年时间,市场风向彻底逆转,当初的质疑如今全部被现实击碎。
15
进入2025年上半年,全国多地高层住宅价格普遍下挫三成以上,个别区域甚至接近腰斩。
16
13个重点城市的二手房挂牌量合计已超200万套,高层占据六成以上份额,成为库存主力。
17
整体二手房成交量同比下降15%,而高层住宅的平均成交周期比多层住宅延长60%。
18
打开主流房产平台,满屏皆是“急售降价”的标签,即便降价20万元也难引买家关注。
![]()
19
杭州某新建小区共28层,交付仅一年,夜间亮灯率不足三成,整栋楼显得冷清萧条。
20
北京通州一位业主回忆起2023年以450万元购入的25层两居室,如今挂牌价降至320万元仍无人问津。
21
八个月来仅有十几组客户实地看房,每月却要承担逾万元的贷款压力。
22
不仅是出售困难,出租同样面临挑战。
23
在三四线城市,高层住宅租金普遍低于同地段多层住宅10%至15%,空置率持续攀升。
24
昔日抢破头的热门房源,如今沦为难以变现的负担。
![]()
25
高层住宅痛点全面爆发
26
高层为何不再受欢迎?根本原因在于早期被市场狂热掩盖的结构性缺陷,在房龄增长与需求转变中逐一显现。
27
这些问题直击日常生活的舒适度与安全性,逐渐动摇了购房者的信心。
28
首当其冲的是公摊面积过大,堪称“隐形缩水利器”。许多项目公摊比例高达25%以上。
29
北京朝阳区一处28层住宅项目,公摊率达到惊人的28%。购房者花100平方米的钱,实际使用空间仅约72平方米。
30
这意味着近30万元的资金,实际上购买的是电梯井、走廊和设备间。
![]()
31
而这只是开始。后续物业费用中,超过两成用于电梯运行与水泵维护,且年年递增。
32
十年下来多支付的费用,足以覆盖普通家庭一次完整的房屋装修支出。
33
作为高层住户的生命通道,电梯频繁故障已成为常态。
34
上海黄浦区一栋建成十余年的高层住宅,电梯经常突发停运。
35
一位老年居民曾被困电梯内长达20分钟,自此再也不敢独自乘坐。
36
广州某小区更为严重,四部电梯同时瘫痪,维修拖延半年之久。
![]()
37
住户每日需徒步攀爬十几乃至二十几层楼梯,年轻人尚觉疲惫,老人与儿童更是苦不堪言。
38
电梯维修资金筹集过程也常引发邻里纠纷。青岛某小区电梯变频器损坏,维修费达8600元,需20户分摊。
39
其中6户以未入住或楼层较低为由拒绝缴费,僵持三周才勉强凑齐款项。
40
更有一些老旧小区根本没有正规物业管理,电梯年检缺失、维保资金无法落实,只能临时修补维持运转。
41
轿厢内部脏乱破损,故障频发,居民出行提心吊胆。
42
即便想要更换新电梯,业主之间往往因品牌选择、费用分担难以达成一致。
43
不少老小区专项维修基金早已耗尽,换梯计划只能无限搁置。
![]()
44
消防安全更是高层住宅无法回避的致命短板。全球消防云梯救援高度普遍不超过100米,相当于30层左右。
45
一旦20层以上发生火灾,外部救援基本无法实施。
46
加之电梯井与通风管道形成的“烟囱效应”,火焰与有毒烟气每秒可向上蔓延3至4米,留给住户逃生的时间极为有限。
47
2024年深圳一栋32层住宅突发大火,20层以上住户疏散极为困难,最终造成一人不幸遇难。
![]()
48
采光问题同样突出。为追求容积率,开发商普遍压缩楼间距。
49
杭州西湖区某高层小区,8栋28层住宅紧密排列,楼间距不足30米。
50
导致10至20层住户每天仅中午两小时能接受阳光照射,其余时间必须依赖照明。
![]()
51
长期缺乏日照易引发维生素D缺乏,影响骨骼健康,尤其对老人和儿童不利,可能诱发骨质疏松或免疫力下降。
52
此外,高层风噪严重,大风天气窗外呼啸不止,高速电梯运行时的摩擦声与气压变化也会干扰睡眠。
53
部分居民反映乘坐电梯时常出现头晕、耳鸣等不适症状。
![]()
54
至于拆迁重建,对高层而言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55
单栋楼动辄容纳上千户居民,拆迁补偿成本动辄数亿,几乎没有开发商愿意接手此类项目。
56
四川广安一栋30层老旧住宅,因物业费收缴困难被迫撤离,电梯停摆、垃圾堆积、外墙开裂、管道老化等问题无人处理。
57
业主只能被动承受,期盼拆迁的愿望早已化为泡影。
![]()
58
高层住宅未来的三大走向
59
事实上,国家早已意识到高层住宅带来的系统性风险,并陆续出台政策加以调控。
60
2021年起明确规定,县城新建住宅应以6层为主,最高不得超过18层。
61
同时严格限制超高层建筑审批,近年来新建高层数量明显减少。
![]()
62
2025年启动全国范围旧电梯更新工程,江苏省获得近28.9亿元财政补贴,南京市单部电梯最高可获15万元补助。
63
但剩余70%的更新费用仍需业主自筹,许多经济条件有限的老小区居民不愿承担,导致改造进度缓慢。
![]()
64
为加速消化高层库存,多地下调首付比例至首套20%、二套30%,同步降低房贷利率并发放购房补贴。
65
国家推动城中村及危旧房改造,鼓励通过货币化安置消化存量商品房。
66
部分地区已开始收购闲置高层住宅,转作保障性住房或人才公寓使用。
![]()
67
尽管如此,购房者偏好已发生根本转变,更多人倾向于选择多层或小高层住宅。
68
重庆中心城区数据显示,高层供应量是洋房的两倍以上,但洋房去化速度更快,反映出市场对居住品质的重视正在提升。
![]()
69
综合当前趋势与政策导向,高层住宅未来可能出现三种演变路径:
70
第一种是价格持续走低。即使在同一小区内,高层单价比多层便宜15%至20%,也可能难以吸引买家。
71
例如南京河西某小区,多层售价可达3.5万元/平方米,而高层报价2.9万元/平方米却长期无人问津。
![]()
72
第二种是逐步转型为租赁型住房。目前全国已投入运营的长租公寓达139万间,其中相当一部分来源于高层住宅。
73
这类房源租金普遍低于同区域低层住宅10%至15%,成为外来务工人员与年轻群体的过渡居所。
74
深圳光明区多个保障性租赁项目正是利用现有高层资源进行改造,满足阶段性居住需求。
![]()
75
第三种则是演变为平民化社区。类似四川广安那栋30层老楼的情况正在扩散——仅剩低收入家庭与老年人留守,配套设施陈旧,环境日益衰败。
76
这种“下沉式”居住形态,预示着部分高层住宅将逐渐失去资产价值。
77
高层时代的落幕,本质上是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的必然进程。
78
对普通购房者而言,今后选房应优先考虑多层或小高层产品,得房率更高,后期维护成本更低。
79
实地考察时务必关注楼间距、电梯配置、公共空间布局等细节,切勿仅凭户型图做决策。
80
更不应出于虚荣心或投机心态盲目追逐高层住宅,住房的核心功能终究是安居而非炒作。
81
未来的城市建设,亟需摆脱“越高越好”的思维惯性,真正将重心转向人居环境改善。
82
让每一栋建筑都能承载生活的温度,才是对城市文明最深沉的投资。
![]()
83
结语
84
当建筑的高度不再定义价值,城市的灵魂才真正开始觉醒。我们放下对天际线的执念,转而守护生活的底线。这场看似“向下”的回归,实则是一次深刻的扎根——为了让每个人的归途,都更加踏实、安宁。
85
参考文献:1. 新浪财经:《细思极恐!这将是二三十年后,所有房子的归宿!》2020-12-12 2. 中国质量万里行:《曹德旺预测房地产迟早会崩盘,真的能实现吗?3个因素将成为阻力》2020-06-02
![]()
86
![]()
87
![]()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