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住成都的王阿姨,56岁,自退休后一直按部就班地过着自己的生活,平时起早锻炼、偶尔和老姐妹下下象棋。可最近,她发现腰部总是隐隐作痛,夜里还会时不时咳嗽,整个人没什么精神。
起初她以为是劳累所致,可没想到,这些小毛病,一连持续了几周都不见好。一次与女儿的视频通话中,女儿随口问了一句“你不是一直也胃口不错吗?怎么最近变瘦了?”,王阿姨才警惕起来。
她带着不安去医院一查,医生看到影像结果后表情凝重:“王阿姨,您的情况需要进一步再做详细检查,排查一下癌症转移的风险。”这让王阿姨和家人都陷入了不安和焦虑之中。很多人觉得,癌症离自己很远,更不会想到转移这件事。
但实际上,癌症早期症状隐匿,一旦转移,往往带来更大的健康威胁而癌细胞最爱转移至的四个部位,你知道是哪里吗?
很多人恰恰输在“轻忽”二字,等身体发出了警报,却没能及时重视。如果你或你身边的人出现了一些长期不明原因的不适,这篇文章,务必看完!
据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北京协和医院等权威资料统计,癌症转移最常见的靶点,依次为:肝脏、肺、骨骼、脑部。这并非偶然,它和人体解剖特点、器官血供息息相关。
肝脏。接收着最多的门静脉血流,是癌细胞“乘车”最便利的站点。研究显示,消化道肿瘤如结直肠癌,约有超过60%病人最终会发生肝转移。
![]()
肺脏。因其丰富的血流量,也成为多种原发癌(尤其是乳腺癌、肾癌、黑色素瘤等)易攻陷的地方。有数据表明,乳腺癌患者中约20%会发生肺转移,且早期无特异症状。
骨骼。是恶性肿瘤转移中的一个“高发区”,尤其常见于前列腺癌、乳腺癌及肺癌。骨转移发生率在晚期乳腺癌患者中高达65%以上,常表现为骨痛、病理性骨折等。
脑部。则常见于肺癌、小细胞肺癌、黑色素瘤等晚期患者。脑转移症状多种多样,既有头痛、恶心,也可能出现行为改变,易被误判为“老年痴呆”或心理问题。
![]()
肝转移。可能出现右上腹不适、全身乏力、体重明显下降;肝功能异常可表现为黄疸、腹水;有些患者早期无特征性症状,仅在体检发现转移灶。
肺转移。长期咳嗽、咳痰未必感冒;出现呼吸急促、胸痛、咳血等症状时应高度重视;部分患者“沉默无声”,直到影像学检查才查出异常。
骨转移。典型表现为持续性骨痛,活动后加重。严重时可出现骨折或脊髓压迫症状,如下肢麻木、走路不稳;睡眠夜间骨痛尤需警觉。
![]()
脑转移。新近出现的持续性头痛、呕吐、不明原因意识障碍;情绪异常或性格改变,记忆力下降;突发肢体无力、言语障碍,甚至癫痫发作。
癌症一旦出现转移,预后将大大恶化。以结直肠癌为例,一旦发生肝转移,5年生存率仅为14%~28%,远低于未转移患者。但只要及早发现,及时干预,还是有治疗窗口期。
不是所有的“小毛病”都无关紧要,以下症状需格外关注:
不明原因的持续性疼痛,特别是夜间加剧或与体位无关的隐痛;持续性咳嗽、胸闷、短气,或痰中带血丝,久治不愈;体重短期骤降(1个月下降超5%)、无食欲、明显消瘦;局部肿块快速增大、骨骼变形或功能障碍。
许多中老年人觉得“这就是老毛病”,习惯了就忽略了。殊不知,正是这些“微小变化”,埋下了健康隐患的伏笔。
定期健康体检。年龄>45岁,建议每年至少一次全面体检,包括影像、肿瘤相关血液指标。有家族史者,更需重视早检。
关注异常身体信号。任何“持续性异常”均不可掉以轻心,如夜间疼痛、神经症状突变等,早做专业咨询。日常可简单记录近期体重变化、进食和体力状况,为就医时提供线索。
拒绝侥幸心理,积极就医。发现异常勿拖延,切忌自行“百度查病”,合法医疗机构首诊非常关键;如有症状符合,及时进行CT、MRI、超声等影像学筛查,早一日诊断,早一分希望。
![]()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